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最早宫室建筑
新华社郑州4月9日电(记者 桂娟)为深入揭示“华夏第一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室营建制度,考古人员连续数年对遗址内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5号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其布局、构成和年代变迁等问题,近日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5号基址至少由4进院落组成,这是我国后世多院落宫室建筑的源头,将‘多进院落’建筑模式的源头上溯到370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
“庭院深深深几许”。由于中国土木建筑难以高耸,宫室建筑不得不向“纵深”发展。自二里头5号基址开始,此后3000多年历史长河中,多进院落成为古代宫室建筑主流建筑模式。
发掘显示,5号基址总面积超过2700平方米,由至少4进院落组成,每进院落有主殿和贵族墓葬。“这种外围无围墙、多进院落、院内有贵族墓葬的建筑格局和内涵,构成了二里头文化早期宫室建筑、宫殿区布局的独特特征。”
5号基址的修建、使用和废弃年代均为二里头文化二期(约公元前1680—前1610年)。对比此前发掘的二里头遗址1号、2号基址得知,约公元前1600年前后,二里头文化晚期宫室建筑发生了较大变化,“外围有围墙、廊庑”的四合院式建筑成为二里头文化晚期主要特征,院内已无同时期的贵族墓葬。
二里头遗址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葬,5号基址的发掘使这一特征再次得到确认,为解读殷商时期“妇好墓”等同类遗存提供重要线索。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在兴建,预计明年10月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