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鼓楼北一街考古工地,群众听取考古人员讲解。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供图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水的众多宝物亮相。 温选鹏 摄
过“考古瘾”听专家解惑
4月18日,是第36届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遗产事业,继往开来”,以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曾在去年发现成都唐代“北二环”的成都鼓楼北一街考古工地以及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面对公众开放,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
本报记者 吴晓铃 袁丽霞
现场
成都鼓楼北一街考古工地
[提问]
考古就是挖宝?
[解惑]
一般不主动发掘
“工人一锄头下去,会不会把宝贝挖碎了?”“为什么考古现场的土层上要画一条一条的线?”18日下午,成都鼓楼北一街的考古工地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组织的40位群众一走进现场,便如同穿越了历史,对现场的一切都好奇不已。工地第一阶段的考古工作已于今年初基本结束,目前发现了唐末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遗存,尤其一段唐代“北二环”路,成为最大的发掘亮点。如今,工地正待清理浮土后展开下一阶段发掘,因此发掘现场仍然保存原貌。
“考古并不是挖宝。”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队员王瑾一开始便直击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我们通常不会主动发掘墓葬中所谓的宝藏,近年的考古往往都是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有时候会意外在墓葬中发现精美的随葬品,但城市考古,最重要的价值是寻找城市的历史。比如,成都最近几年就发现了隋唐时期的著名公园摩诃池,这片工地在唐宋以后,应该也是一片生活区。”
[提问]
如何避免破坏宝贝?
[解惑]
手铲刷子齐上阵
2017年5月,鼓楼北一街遗址展开发掘。考古队员杨兵指着地面残存的石灰线说,在开挖之前,考古人员已经通过勘探确定了发掘区域,这些石灰线,便是将发掘区域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探方,清理完地面浮土后便在探方里逐一开挖。只见工人们排成一排,轻巧地翻动着泥土,“好担心他们一不小心把宝贝挖碎!”有市民心里捏了一把汗。
“工人们都是长期合作的,他们很有经验,发现土层结构有变时,就会特别小心。”王瑾透露,“如果是容易出土陪葬品的墓葬,基本上就会用手铲一点点清除泥土了。”
在每个探方的东北角,一个个土堆异常醒目,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弯曲的细线。杨兵说,这是判断地层年代的“关键柱”,线与线之间的区域,分别对应一个年代,方便考古人员展开工作。现场的沟渠遗址旁,有的用塑料纸片写了“G1”等字样,这也是考古人员的一种工作标记。“G”是拼音“沟”的第一个字母,而在墓葬发掘中,经常会看到“M”的表述,则是指“墓葬”编号的意思。
当出现遗迹遗存时,考古人员的工具就变成了手铲、刷子等更精细的操作工具。现场,一口完整的陶缸半埋在泥土中,器形完整。王瑾说,这就是当时发现器物以后慢慢清理的结果。
[提问]
挖一堆破陶片有没有意义?
[解惑]
了解历史比寻宝更有价值
“只挖了一堆破陶片、几段道路和河道砖的考古,究竟有啥意义呢?”有人忍不住提问。在考古人员看来,通过考古了解历史,可远比发现“金娃娃”更有意义。
王瑾说,鼓楼北一街现在是成都市中心,但唐代以前却是成都郊区。晚唐时,高骈在古成都大城的基础上,修筑面积更大的罗城,以增加成都军事防御能力。现场发现的一条长近12米宽的碎石路,就是当时配套的“北二环”。而残存的沟渠、火烧的痕迹,在考古人员眼里都是破译古代历史的密码。王瑾说,现场残留的城市排水沟在护城河的基址上修建,“说明当时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进行了市政改造。而现场建筑废弃物的堆积有火烧痕迹,似与火灾或战乱破坏有关。”考古人员还发现,唐代原本宽敞的“北二环”,到了元代,却变窄至2米多。结合成都从晚唐开始成为南方经济中心的历史背景,考古人员推测出这极可能是城市人口倍增后,不得不侵占道路修建房屋所致。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古迹遗址就是其精神内核之一,对于传承文化、延续根脉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当更多的人走近考古、了解遗址的价值,未来也会渐渐激发起他们参与遗产保护的热情。
现场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4月18日,刚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举行了开放日活动,首次“零距离”面向公众。当天,近百名群众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来到考古发掘现场,过了一把“考古瘾”。
一片滩涂上,一大片红色砂岩构造的河床出现在眼前。考古专家李飞介绍,遗址现场是两层,第一层为砂卵石夹灰黄色细砂,厚2-4米,主要为现代垃圾;第二层为灰黑色粗砂夹砂卵石,厚1-2米,是少量明清时期的金银首饰和铜钱。
听说出水文物多分布在河床的冲刷槽内,大家顿时兴奋了,不停用手抚摸一块块红砂岩。“专家带我过了一把考古瘾,我算是亲手触摸历史了。”参观者冉淋源兴奋地说。
发掘现场,一边是上百名工作人员用铲子翻转泥沙,细细寻找;一边是两台筛土机在紧张工作,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李飞介绍,因为是战场遗址,很多文物都是金属,加之需要发掘的面积实在太大。于是,现场除了人工发掘外,还有两台筛土机不停地工作。挖掘机将泥砂石倒入筛土车中,经过筛选、冲洗,文物和石头泥沙就会自动分离。“每天通过筛土机发掘的文物都有几百件。”
现场,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首次与公众面对面。
“呀,这些金银首饰好精巧!”“古代的银锭居然这么重?”在展示台前,10多个50两的银锭一字排开,很有气势;几十件金银首饰制作精巧,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这个50两的银锭相当于现在的1.5公斤,而且这是官方的赋税银锭。”李飞现场向大家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太难得了,这些文物相当于明代社会后期的一本‘社会百科全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三学生张枫说。
据了解,遗址第二期考古发掘从2018年1月至4月进行,4月30日结束。近日,第二期发掘成果也将向公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