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古人的“座驾”(组图)

古人的“座驾”(组图)

2018-06-11 11:34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洛神赋图》中乘坐轺车的曹植《洛神赋图》中乘坐轺车的曹植

其优点是马儿跑得快,但座位少,雨打风吹有些麻烦。

到了魏晋时期,轺车车厢两边变得高了一些,大了一些,伞盖也变得华丽。大家熟知的《洛神赋图》中,就有这样的描绘:

安车

到了南北朝,人们对车的要求又有了变化:我又不去打仗冲锋,车要那么高的速度干吗?舒适才是最重要的!于是,那种有封闭式车厢的“安车”开始受欢迎。

秦汉时期也有安车,到了魏晋,战乱频繁,“礼崩乐坏”,也没人修路,马拉车太快容易颠簸,再加上天天打仗,马越来越少,所以那时候的安车一般用一头牛拉。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退休)……适四方,乘安车。”汉郑玄注:“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官员告老,或征召德高望重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这是一种优礼方式。安车多用一马,也有用四马的,那是表示特殊的礼遇。

南北朝到唐朝的壁画中,这类的牛车非常多!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