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得好:“明修长城,清修庙。”什么意思?明朝修筑万里长城的历史最长,并且工程最为坚固;清朝修的寺庙最多,尤其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了12座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明朝想依靠修长城来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可长城最终没能挡住蒙古的铁骑和满洲的入关;清朝不修长城了,而是大建庙宇,修喇嘛庙,修清真寺,通过安抚和结盟的怀柔政策,笼络蒙古、藏族、维、回等少数民族,从而顺利地控制了草原地区,巩固了蒙藏的统一。而这些庙宇又以避暑山庄外围的12座庙最具代表性,乾隆为六世喇嘛修建的须弥福寿庙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专门为迎接六世喇嘛而在承德建了庙宇,除了出于笼络、安抚少数民族的考虑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候的乾隆已经是年近古稀了,他知道在此之后大清盛世不会永远这样持续下去,他应当在有生之年为大清,为满族政权施加一种影响。这时正巧在他七十大寿的时候六世喇嘛要来京朝觐,这是个好机会,乾隆要让喇嘛为他祈福,为他的子孙后代,为他的万世江山祈福。所以他不选不适合满人居住的紫禁城,也不选人工堆筑的圆明园,而是选择了地理位置特殊的承德避暑山庄,选择在这里迎候六世喇嘛。
这12座庙环绕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东边和北边,像众星环月一样围绕在山庄周围,既与山庄遥相呼应,又同山庄联为一体,象征了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这些庙里有8座住了喇嘛,并且由大清理藩院直接管理,又因为都在古北口长城之外,所以称为“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的宫殿建筑的风格为基础,又吸收了蒙、回、藏等一些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创造了中国寺庙建筑多元统一的风格。
应该说康熙的见解是很高明的。他深知江山是先人马上打下来的,但保江山的话就需要用文化的力量,用不战的心态来争取人心。不是怕北方和其他地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吗?那好,我们可以在靠近边关的地方修个大山庄,把长城内外各民族的首领请来。我们像走亲戚一样走动来往,和他们一起围猎,一起聚会娱乐,把关系搞好,让他们不再和大清作对,反而和清军一起反击沙俄之类的外来侵略,这有多好,这不比长城更坚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