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没有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因为这个布局已经非常完善了,并且没有受到破坏,这是清朝的福气,得了天下,又得了这么好多一个都城。但清朝也不是一点贡献也没有,他们倒是在京城西郊经营了皇家园林,在这方面,成果大大超越了前代。不仅是清朝,任何一个朝代对北京城都有自己的贡献,包括后来的新中国也是如此。
自康熙起,清朝先后修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清漪园、静明园和至今完好的颐和园等。在这里要特别说说乾隆皇帝。
历史上,乾隆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被称为“十全老人”,智谋卓绝,文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中国上下数百年,也以他在位时的国力最鼎盛。在布置装点北京城方面呢,也是贡献不少。乾隆深信风水之学,说清朝的北京有变化,这变化也主要在这个时候体现的。北京城的经营到乾隆的时候已经有三、四百年了,规模确实具备了,可是器局狭小,风格单调,工程粗糙,许多建筑物日久都废弃了。乾隆正逢盛世,哪能不做点事?所以就开始建设北京城了。
前期的时候,他大规模扩建圆明园,然后修葺北海,新建了先蚕坛、阐福寺,之后又营建了香山静宜园。这个过程就过了15年。为了庆祝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他又新建了清漪园,把瓮山改为万寿山,瓮山泊改成了昆明湖后又进行了疏浚。然后又修了玉泉山静明园和京东的盘山静寄山庄等。此外,还修葺了大觉寺、实胜寺、万寿寺、白塔寺等,扩建了天坛、祈年殿、先农坛、地坛、日坛、月坛,重修了钟楼。这是乾隆建设北京城最繁忙的时期,工程极大。20年后,战争起来了,准格尔那里发生叛乱,需要大量军费,乾隆也要御驾亲征,所以北京城建悄悄进入了低潮,但仍然有些在施工,如修广安门、朝阳门石道,建南海宝月搂、北海镜清斋等。没有大工程,这些小工程加起来其实也不少。乾隆后期,宫殿范围没有新增或大的扩建,但他注重建了一些偏重于市政设施或具有政治、文化意义的建筑,像修辟雍、修明十三陵、芦沟桥等。乾隆还把北京城四周以五行之物点缀起来:东方甲乙属木,就在朝阳门外立大木;西方庚辛属金,就建一口大钟放在大钟寺内,北方壬癸属水,就以昆明湖命名它;南方丙丁属火,就用良乡塔之红土名之;中央戊己土,那就以景山为中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