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宣南,本是泛指外城宣武门外以南的地域。嘉靖年间加筑南面外城设了七坊,其中宣南坊、宣北坊就在今宣武区一带。清朝入关以后,实行“旗民分治”政策,规定汉人、平民只能住在外城,于是宣武门以南的区域成为密集的平民居民区,人们习惯上称这一带为“宣南”。一个“外”字,一个“南”字,注定了宣南文化的与众不同。“宣南”虽然只是个地理概念,但在这一片地域内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之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概念。宣南虽然清贫、穷破,但这里的文化生活却相当丰富多彩。琉璃厂、陶然亭、菜市口、八大胡同……特殊的地域特点、特殊的文脉传承与特殊的城市结构和机能,共同造就了特殊的宣南文化。
我们讲宣南文化很特殊,特殊在哪儿呢?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开放和包容。因为开放于是有了人文的荟萃;因为包容于是有了大气的北京。这是其它几个城区所不能比的。
开放是城市尤其是都城所固有的,从古到今,都城从来就是作为“中心”而设立的,它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既然是中心,就必然要向周边区域开放,既要吸收又能辐射,既要统领又能兼容。
如果说北京作为天朝帝都,借着“中心”所特有的凝聚力,吸收和兼容着一切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那么,宣南便是这个中心的联络处,是北京设在外城的接待站。外地人从西南陆路进京,卢沟桥是必经之处,过了桥必然要进广安门,广安门内大街的东端便是宣南,这是他们最先的落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