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中国美育教材亟待优秀美术作品“进驻”(组图)

中国美育教材亟待优秀美术作品“进驻”(组图)

2019-04-17 16:14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进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IMG_8610

首先对于教材的编写,如何选择优秀作品,用什么标准选择,以及怎样平衡好传统美术与当代艺术、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之间的作品比例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既要选择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精神与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以此来有效传递中国核心价值、中国审美内涵、中国蓬勃气象,同时也要选择西方不同时期重要流派的代表性作品,以此来启发和增加学生对西方,以及世界美术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做到“知此知彼”。但遗憾的是,至今笔者还没有发现一本真正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生动、有趣,并且具有发散思维、开阔视野与启蒙意义的基础性美术教材。当然,这也要求编写组在编写教材时,既要体现出科学性、严密性、经典性的特点,又要彰显出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的一面,既要把握好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又要兼顾好国外美术作品的介绍和传播,唯有如此,方才显得更加客观、完整与合理。

此外,对美术作品的界定,也不要单单局限在绘画本身上,还要有其它形式的呈现,比如书法篆刻、建筑与雕塑、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等,以此来打开学生们的认知视野和审美维度。当然,对于这本“死的教材”,我们也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毕竟课本有它自身特点的一些限制。但对于“活的教材”,即作为专业老师来讲,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应该在此基础上有着更多的拓展和发挥,来弥补课本的某些局限,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灵活丰富地开展教学,不仅有对学生的理性讲解、指导,还要有感性的互动、实践、体验等环节,要特别加强对学生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到主动进行审美的兴趣学习与自觉转换。

换句话说,作为专业老师,要从教材出发,通过重构知识点,或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场地进行现身说法,或通过与艺术家的互动、交流,让教学变得更加多元且富有成效。也就是不仅仅让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要让它们“来到”学生眼前,完美展现在学生们的感官生活中去。

众所周知,美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需要终身去陶冶、学习。虽然中小学只是美育的基础阶段,但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会对人生起到十分重要,乃至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与长久影响,因此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当然,对于成年人的美育工作也同样不可或缺。换句话讲,优秀美术作品不仅要进入中小学教材,还要以各种方式进入成人视野,有机融入到公共生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性功能,只有这样,中国美育的全面普及,全民审美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才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