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以及一个人的艺术观、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意义。特别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性格塑造、人品修养等,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对吴为山先生关于“推进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借美育之力树立中小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两会提案,笔者举双手赞成,认为十分必要且紧迫。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育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直言不讳地讲,在美育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甚至从总体来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尤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甚至连最基本的一周一次美术课都保证不了,经常会被“主课”给挤占。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真正实施起来,那么可想而知,整个中小学美育的现状又会是怎样?
2018年,习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再次提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回信随即引起了艺术圈的广泛热议与共鸣。笔者认为,当前的确到了应该严肃、认真、扎实、全面开展美育工作的时候了,因为社会的整体审美水平已开始令人担忧,低俗、庸俗、恶俗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值得警醒和反思!当然,这也是美术圈不断有艺术家提出“美盲”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们正是基于对当下诸多不良问题与审美风气的批判和担忧。而美盲问题也确实应该被充分重视起来,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美术教育抓起,这或许也是真正实现美术普及与美育水平整体提升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其实对于学生来讲,摆在他们面前的始终有两本“教材”,一是课本,即所谓“死的教材”,一是老师,即所谓“活的教材”。两本教材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同等重要。那么对于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而言,这里也便涉及到教材的编写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