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刘玉来:论诗词对书画创作的积极意义(上)

刘玉来:论诗词对书画创作的积极意义(上)

2014-05-30 14:2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近十年来,中国书画界逐渐认识到古典诗词对书画创作的影响,于是搞书画的从业者大都在古典诗词品读上加强了实践,有的还搞起了创作,这无疑是对书画创作有益的。

    国画是绘画艺术,书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绘画。国画如同其他门类的绘画一样都是将自然世界用某种艺术语言表现在平面的纸或某种材料上;书法实际是以汉字字形为基点的美术活动。故此它们都是运用笔墨技巧在宣纸上展现看得见的视觉图形。而诗词是用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则写出一定情境的韵文。书法、绘画是通过表象思维来展示,书画所展示的具有直观的效果,但对所表达的意往往缺乏完整和确切性。这是因为书画除了连环画外大都展现的是某特定时空的内容。诗词是表意的非直观的,诗词是通过文字逻辑思维组合来展示,诗词同叙述文一样可以确切的叙述,但往往佑于格律、字数的限制,及客观事物不易描述完整等原因,在表达上有局限性,尤其诗词的跳跃性思维表述,更加大了理解得难度。我们单从这些来看似乎不能说诗词可以对书画创作有什么作用。因为诗词的表意与小说、散文等叙述文并没有原则的不同,它们都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来记事和传情达意。如果说诗词对书画创作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不但小说、散文也可以列入其内,且凡是一切文化都可以说对书画创作有意义了。而尽列入则等于不列入,为此我们必须弄清诗词对书画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地位,那样才可以弄清诗词在书画创作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里我们为了叙述简洁,必须省略把诗词来同小说、散文等一些文化形式的比较,但读者完全可以通过我们对诗词的分析,明了诗词与其它形式的区别。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一部中国文化史几乎被诗歌占去了大多数篇幅,所以可以说中国文学史就是中国诗歌史。中国诗歌的特点极为明显,那就是它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抒情性,这一点与西洋以叙事为主的诗歌传统大不相同。抒情性的特点赋予了诗词特殊的地位,使它不单成为了诗人自己表达情感的工具,而且成为了为社会咏叹、言事、表意的工具。远在春秋战国的《诗经》就以国风的形态,参与到反映民情民风的治国政治活动中了。唐朝的白居易更是鲜明的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白居易著名的新乐府都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针砭时弊的。唐朝的韩愈更是鲜明的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一个优良的传统,它几乎贯穿到了许多文化艺术中,成为了这些文化艺术的灵魂。其中国画艺术就继承了这个传统。
这里我们再说词,词在表达上是有别于诗的。诗言志,表现的是人庄严的人格一面有关志向的内容;词艳,咏情,表现的是人个人情感。当然这仅是笼统而言。具体到篇章或许有个别情况。在国画的题款中,出现的基本为诗,词很少见。为什么如此呢?我们从诗词的言情和言志可以逆推出画家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绘画所表达的乃是自己的一种心志,并非嬉戏类的情感。诗庄,因此表达的内容比较具体,它似乎是正式庄严的在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人格,因此对于绘画中传达的情感具有明示其庄重的意义。比如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画面基本就是一个手持纨扇的古装女子,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里是通过题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世态炎凉的感慨。表明了此画是通过仕女执扇画面表现自己对人间世态冷暖的认识。我们再看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里的画面只是竹子,而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来的却是通过诗。从以上两首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诗写得很郑重,没有诙谐,没有随意,表现的是作者很重要的人生体验。题画中基本不用词,那是因为词的手法一般为铺陈叙述,小情感的表达特色突出。小情感大多为人的一时一刻的喜怒哀乐,并非有关人生安身立命宗旨,不是人主流情感。我们从以上论述可看到,绘画与诗的表达主流上是一致的,即绘画也是表达人内心主流情感,它庄重。为此人们一般才用诗和画相结合。
不过如果将词的形式写成咏志内容,那么自然可以作为题画诗了。比如谭嗣同有一首题在自己小像上的词,《望海潮——自题小影》,这是谭嗣同题在自己照片上的词,但我们可以视为题画诗。词云:“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在题画诗中这种以词代诗的毕竟是少数,大多还是诗。或五言或七言绝句或律诗为主流。在题款中有短句和诗两种。由于短句的直白和乏于抒情,无疑不如题诗可以为画增加文采和想象的空间。由于诗可以为观赏者提供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之意象美,它对于丰富绘画的空间美无疑更具积极意义。正因为这乃是绘画极为需要的,所以这也就是绘画者为什么要学习诗词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
在一幅国画作品中必定有作者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行画除外),注意这里是主体而不是主题。画家从构思到具体执笔创作中,这个主体思想一定会支配着画家运用国画艺术语言制造一个与实际同质异构的艺术世界。绘画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尽管可以制造一个虚幻的立体,但毕竟是虚幻的。因此在画面中,许多内容必然被它前面的遮挡而不能表现出来。所能表达的仅是真实中极少的一部份,并被极大的简约浓缩化了。或曰被同质异构的艺术符号所代替。这样一来,势必要影响了内容的充分表达。再者,绘画主旨属于形象形态的,如果缺少必要的明确提示,主题就无法彰显出来。而诗却可以作到。为此如果运用诗来进行一定的补充或彰显,就会将绘画的形象语言明确地表现出来,将画面没有但实际画家想展示的主题内容表现出,借以使观者意识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的空间。
 
                     北京艺术研究所   刘玉来    2014522

刘玉来;论诗词对书画创作的积极意义(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