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百花齐放》,广东画院集体创作。
中国画《多彩荷塘》,作者马书林。
中国画《紫气东来》,作者谢青。
中国画《青鹭》,作者万小宁。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与人物画、山水画共同构成中国画的完整体系。新时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积极拓展创作空间,既赋予花鸟画新的主题与内容,增强其表现力;又创新技法与形式,彰显时代审美趣味。近些年,各地陆续围绕花鸟画举办专题展,展示创作成果,深化学术研究,推介优秀作品。从摄人心魄的巨作到怡情悦性的小品,众多优秀作品共同勾勒出时代新貌,展示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展现新气象 礼赞美好时代
传统花鸟画多表现自然、赞美生命,承载着画家托物言志的情与思。历代花鸟画名家或描绘珍禽吉兽、祥花瑞草,或表现彰显文人雅趣的梅、兰、竹、菊等题材,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留下了宝贵艺术传统。如今,借助花鸟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当代花鸟画家的重任。
纵观近些年的花鸟画新作,以花鸟传情达意、讴歌时代的作品数量占比较高。广东画院历时半年集体创作的巨制《百花齐放》,长12米、高7.4米,应用岭南画派独特的花鸟画创作技法“撞水撞粉法”来实现丰富的层次效果。画面中,各省区市的代表性花卉竞相盛放,礼赞欣欣向荣的大国气象。“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陕西站)”上,林蓝的《春暖珠江》、马新林的《报喜图》等作品,均以火红热烈、生机勃勃的繁花歌颂美好时代。吴悦石的《紫绶春光》、马书林的《多彩荷塘》则以寓意吉祥的紫藤、象征和美的荷花抒写胸中逸气,传承写意精神。在对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提炼的基础上,花鸟画家将个人情感与审美情趣融入创作,使花鸟画不只悦目,更加愉心。
怎样以传统笔墨书写新时代万千气象?关注国家大事,表现时代主题,升华立意与构思,成为当代花鸟画创作的新面向。入选“花香鸟语——第三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的陈博圣《古瓷传丝路》,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近景处,摆放着各类青花瓷器,旁边卧着古丝绸之路上的必备交通工具——骆驼,背景以淡墨描绘了颇具异域风情的建筑,画家通过巧妙表现“一瓷越千年”,反映了穿越时空的丝路精神。入选“滇云集萃——2021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的麻元彬《扶贫互助——记留坝县杨家沟中华蜂养殖基地》,则以没骨法展示现代农业基地新图景,构思新颖。画面中,一只只振翅飞翔的中华蜂,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写意之美;新蜂箱、养蜂技术图书等,则为作品增添了时代气息。
在创作中,越来越多花鸟画家另辟蹊径,把传统花鸟画置于更宽广的文化视野中,将花鸟画的表现优势与重大主题相融合,使作品既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也生动反映时代气象。
拓展新内容 反映多彩生活
如何摆脱传统固有观念对花鸟画表现对象的限制,实现艺术创新?许多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拓展花鸟画创作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启迪着美术工作者以画笔表现新题材。“文质清华——2023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上,焦永峰的《付款,请扫二维码》便体现着创作者对时代发展的关注。画面以成堆摞放的白菜为视觉主体,嫩绿的白菜与黑色的桌布形成鲜明对比。白菜堆中,一张电子收款二维码折射出当代生活的便利。入选“陕西省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的付晓青《平淡生活》也是同类题材作品,画家以12张组画的形式描绘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美味佳肴,并将几张电子收款二维码与新鲜食材巧妙结合,意境清新雅致。科技与生活的融通,成为花鸟画创作的点睛之笔。
当代花鸟画的表现对象逐渐突破传统折枝花鸟范畴,对城市题材花鸟画的探索,成为创作中的新亮点。比如,“花香鸟语——第三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展出的林晨昕《春色满园》,以城市花店为对象展开创作,通过对各类花卉的浪漫描绘,塑造了温馨的花房空间。“百花向阳——2021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上,刘宏伟的《平林在望》则以萧寂冬日里城市的楼房、路灯为主要元素,树木与禽鸟穿插其间,构成一幅意境空灵的城市题材花鸟画。“金城花语——全国工笔花鸟画展”中,吴敏洁的《数树深红出浅黄》、薛兴君的《校园新时代》等作品,将快递柜、智能扫地车等新事物融入创作,使作品更贴近当代生活。
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向往。通过作品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也成为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重要主题。“和美生态·博物云南——花鸟画创作展”,配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办,参展作品聚焦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不同艺术语言呈现生物多样性之美,引导大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中,赵芳的《远方·月之歌》以精细笔法描绘了3只正在月色中漫步的野象,通过色彩的弱对比营造出朦胧审美意境。“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则立足岭南花鸟画创作传统,广邀各地画家以笔墨抒写自然。万小宁的《青鹭》、王清丽的《幸福家园》、邓海林的《竹林集禽图》等作品,均聚焦动物在大自然中闲适怡然的生活情境,彰显和谐生态之美。其他展览上,肖志美的《花间密语》、梁东峰的《乐居图》等作品,围绕城市生活中人与宠物、绿植之间的关系,运用或洒脱或细腻的笔触,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时代发展赋予花鸟画家更多新思考。他们将自身所见所感融于笔端,表达对自然、生活、艺术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也使传统花鸟画绽放新生机。
探索新形式 彰显现代审美
改革开放以来,花鸟画作品对形式美的追求逐渐凸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花鸟画家更加注重以多元手法体现形式美感。当代花鸟画对形式美的探索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纯技法层面的形式探索,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结合。
技法形式的创新,是花鸟画家专业水平的体现。花鸟画作品优秀与否,早已不停留于是否画得像、画得漂亮或是有笔墨趣味的层面,而是要有画意,要体现当代审美追求。这就要求创作者对画面形式感的探索必须持续跟进。“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汇集诸多现代没骨花鸟画新作,展示创作者在体悟学脉、营构布局、拓展题材等方面的新实践。其中,李恩成的《初春》将传统没骨花鸟画、写意精神与富有现代感的构图、语汇巧妙融合,使作品自然灵动,凸显野逸之美。入选“2021雨花满天——全国花鸟画作品展”的陈丽《静水流声之二》,则通过黑白色块分割画面,再以黑色的蝌蚪、白色的荷梗营造出点、线、面交织之势,令作品充满形式感。
不满足于纯粹的技法语言创新,花鸟画家着力推动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使作品生发新意。一些画家运用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表达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令作品充满艺术张力。在彭汉宗的作品《嬉游高峻》中,聚光灯下,白马立于山巅,与松间攀木探水的猿猴共同望向水面,既有古典韵味,又超越现实,传递出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罗翔的《欢乐谷》同样如此。画家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描绘了一群野生动物出现在城市地铁车厢内的场景,引发观者对自然与工业文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深层探究。
近年来,不少美术馆、博物馆梳理馆藏花鸟画资源,推出专题展,为传统花鸟画走入当代生活打开新窗口。如“美在‘赏心’——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展”“葩华绽瑞 吉羽逢春——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万物从容——山东美术馆迎新春馆藏花鸟动物画精品展”等,集中展出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等名家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助力艺术惠民,更为青年画家成长提供养分,使其更深刻地了解花鸟画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与多元面貌,从而推动当代花鸟画发展。
当下,花鸟画坛不断涌现新人新作,画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感受时代脉动,在丰富主题内涵、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持续深耕,不断推进传统花鸟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花鸟画的时代价值,在创作、展览、研究等方面久久为功,将为大众理解中国画、走近传统文化提供新视角,为花鸟画繁荣发展带来新契机。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