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山东日照,踏入历史悠久的莒州博物馆,深入探寻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莒文化。
作为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并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刻符大口陶尊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
莒州博物馆则是展现莒文化的重要窗口,这里有多地发现出土的多个刻符大口陶尊。其中陵阳河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像等20个图像文字,被认为是汉字的雏形,比甲骨文早1500年。据莒州博物馆文博馆员王媛媛介绍,在一次出国走访时,文博专家们意外发现,在距离日照8000多公里外的埃塞俄比亚,其出土文物中,有几件器物与日照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口陶尊造型相似。“这种器物在不同的区域可能有不同的用法,在埃塞俄比亚,在这些器物的内壁,他们发现了类似淀粉的物质残留,或许是当时酿酒储备粮食的器物,这也说明文化一直以来就是互通互鉴的。”王媛媛说,“我们这里的刻符大口陶尊,最具代表性的图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圆形,象征太阳,中间的月牙状,象征早上的朝霞,下面是山的形状。我国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把它解释为元旦的‘旦’字,展示了早上太阳初升的场景,所以古代人刻画时一定是因形求义,看到这样的景象如实刻画,再赋予它美好的愿望。图像文字也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古人经过长时间观察,并且刻画在具体的位置,都是在大口陶尊腰腹部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