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燕园墨韵情,十日永流芳

燕园墨韵情,十日永流芳

2024-12-24 11:0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唐连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七月流火,我怀揣着对书法艺术的炽热向往,踏入了北京大学那座神圣的学术殿堂,参加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未名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燕园的怀抱中。湖畔垂柳依依,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文人轶事。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博雅塔的倩影,那景致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d6jlf120qrntjsrpia.jpg

d6jlfc56xla6pqltcp.jpg

d6jl7iymfm749phthz.png 

(云动风雷覆压天穹 塔映未名波澜不惊—摄影张灵馨 图片转北大官网)

漫步在校园,红楼静静矗立,那斑驳的墙壁犹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每一块砖石,每一扇窗棂,都似乎在低语着往昔的风云变幻,先辈们的热血与理想仿佛仍在空气中回荡,给予我无尽的震撼与思索。

d6jlfniigh6zdt9oue.jpg

d6jlft92c56uxjh5o7.jpg

d6jl7o6zs1wcesacul.png 

(绿树排闼迎客至 红楼启扉候君来—摄影张灵馨 图片转自北大官网)

在研修班的教室里,我有幸聆听鸿儒巨匠们的谆谆教导。他们或引经据典,讲述书法的历史渊源;或挥毫泼墨,示范笔法的精妙细微。王岳川老师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律动。那一本本等身的著作,是他智慧的结晶,彰显着他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他勤奋不懈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书法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d6jl7t00ukbp8f8kyb.png

d6jl7xj57nlbat7cjn.png

d6jlhwrhq9dsotwkzd.jpg

北大所倡导的文化书法理念,似一声激昂的号角,在书法的正道上引领着方向。“回归经典”,让我们虔诚地向古代先贤们汲取养分,从古老的碑帖中探寻书法的真谛;“走进魏晋”,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自由与超脱,领略名士们笔下的风流神韵;“正大气象”,赋予书法作品雄浑壮阔的格局与胸怀;“守正创新”,在传承的基石上不断开拓进取,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十朝古都,文脉悠悠,甲骨金石,篆隶楷行,笔墨赓续中华千秋之盛。今时于燕园问道,沐古风之雅,承师者之慧,悟书道之深。此十日,若惊鸿照影,于岁月长河一瞬而耀,却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醒吾心于书艺之征途。

北大墨香,已沁心腑,文化精魂,奉为圭臬,此行无憾。此后生涯,纵风雨兼程,亦当以笔为剑,守正不渝,创新不止,使墨韵绵延华夏,让书道弘扬万邦,期文化昌盛,铸时代华章,方不负燕园之厚泽,不愧先贤之遗光,不辍传承之志,不懈奋进之途,令书法之美,成华夏之辉,耀古今,照永年。

d6jl8120ijxapgx4r7.png 

作者,唐连明,甘肃靖远人,1957年8月初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北大书法文化高研班第二届学员。热爱传统文化学习,爱好书法。诗词曾在北大文化书法网、白银日报、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以及多种交流平台发表。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