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图》
中国佛教素有“四大名山”之说,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其中以五台山为冠。画师们在描绘《五台山图》时紧紧抓住了两个特点:首先,以五台山的中台顶及其大华严寺为中轴线,将南台、西台及其间的寺庙塔林安排在右边,将东台、北台及其间的寺庙塔林安排在左边。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中台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平衡格局,画面格局主次明了。
其次,以鸟瞰的视角,运用远景与近景、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虚幻与实写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描绘了从山西太原经五台山至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400余千米范围内的山川形势,其中还画出了大大小小的村庄城镇、寺庵殿塔等200余处建筑。其间有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迹和各种各样的灵异瑞相等,是一幅五台山全貌鸟瞰图。
“这幅画把宗教神灵和世俗人物绘于一壁,远观有神圣庄严的气势,近看则是真实生活的情景。它不仅是内容丰富的佛教史迹画,气势壮观的山水人物画,更是一幅形象的历史地图,对研究唐代的佛教史、社会史、交通史、地理史和古代建筑史提供了极其丰富珍贵的形象资料。”韩杰介绍说。
展览还特别打造了一条300米长的沉浸式“壁画长廊”,游走在长廊内,仿佛进入了敦煌艺术的深邃世界。数百件壁画艺术精品,如《鹿王本生图》、《降魔成道》、《宝池莲花平棋》等,以生动的画面、精湛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佛教的哲理与艺术的创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现场以实物还原、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敦煌壁画和泥塑佛像的制作流程,以及花砖、藻井纹样等敦煌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瑰宝。以泥塑佛像为例,传统工艺的核心步骤分为搭骨架、扎大形、泥塑塑造、彩绘装饰四大部分,通过天然材料与精细技法结合,最终形成立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中骨架搭建是奠定造型基础,在制作初期需用木棒、竹竿或金属丝构成主支撑,敦煌本地特有的红柳、杨柳枝干因其柔韧性与耐腐蚀性,常被用于制作核心骨架。
莫高窟的雕像是如何塑绘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