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

2025-07-31 17:16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陈品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 豇豆红釉菊瓣瓶

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赤,赫也,太阳之色也。”五行之中,赤对应火,方向对应南方。赤色系瓷器有祭红、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银红、粉红、枣红、妃色等。

中国古代红釉是以铜、铁或金作着色剂,在还原或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颜色釉,为中国古代颜色釉中最为醒目之色。唐代湖南长沙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高温还原烧出呈褐红色的铜红釉。宋金时期河南钧窑将铜红釉斑施到铁青蓝底釉上,高温还原烧制出艳丽的鲜红色、玫瑰红、朱砂红、海棠红及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釉色,绚烂多彩。金元时期钧瓷铜红釉烧制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窑场,形成庞大的钧窑系。

红釉分高温红釉与低温红釉两种。前者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康熙时期的郎窑红釉,雍正、乾隆时期的祭红釉、豇豆红釉等高温铜红釉为代表。在古代不能精确控制窑温的情况下,其烧造难度极大,然而一旦烧成便可“明如铩赤如血”。祭红又名霁红,是高温铜红釉中的极品。“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说。乾隆皇帝《咏宣窑霁红瓶》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对宣德铜红釉赞赏有加。但宣德朝后,明代再无烧制高温铜红釉。

低温红釉则以明代嘉靖时期烧造的以铁为着色剂的矾红釉和创烧于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釉为代表,又称金红釉或胭脂红釉。明、清时期红釉瓷常用作陈设器、实用器或赏赐用器等,而日坛祭日亦以赤色瓷。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