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语
孙过庭《书谱》中关于迟速、淹留与劲疾的论述,凝聚了中国古代书法美学的精华。其“迟速兼通”的理想,不仅是一种技术规范,更是一种艺术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合一”的思维特质。在看似对立的审美范畴间寻求动态平衡,在技术熟练与精神自由间建立有机联系,这正是孙过庭书论超越时代的意义所在。
重新解读这段千年之前的书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洞察,更是一种生命智慧的传达。在当今这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时代,孙过庭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在于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慢;真正的自由,在于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节奏。这种“心闲手敏”的境界,或许正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失落已久,却又内心渴望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唐]孙过庭《书谱》
2. [唐]张怀瓘《书断》
3. [唐]虞世南《笔髓论》
4.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5.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
7.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8.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9. 陈振濂《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