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界对于新疆题材美术创作进行的最为集中的一次梳理与总结。
新疆题材的美术创作最初主要来自于内地画家的赴疆写生,他们避开“文革”盛行的创作模式,试图从新疆少数民族形象中寻找纯朴的创作原型和神秘的审美元素,以此探寻自己的艺术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审美诉求中,使得新疆题材成为人们从乡土写实中观照民族风俗风土的“审美富矿”。几十年来,先后组织赴疆写生的美术家不计其数,他们几乎从所有的美术门类创作了难以统计的新疆题材美术作品,从而形成了中国新时期美术史的“新疆流线”。
发轫之初,是内地油画家不断赴疆。上世纪80年代,先后赴疆写生的画家难以计数,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朱乃正、林达川、王流秋、胡善余、黎冰鸿、费以复、罗尔纯、马常利、邵晶坤、张华清、苏高礼、鲍加、徐芒耀、欧洋、庞涛等等,他们的新疆之旅,推动了新疆题材美术创作热潮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创作风貌。
和内地画家不同,新疆本土油画家往往是从民族内部审美他们的历史与生活,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乡土写实与民族风情的艺术大潮中也显得更加热烈、深沉、虔诚和富有宗教文化的归属感,其中,哈孜·艾买提、阿曼·穆罕诺夫和买买提·艾依提是通过写实的艺术语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发掘了民族风俗风土的历史感。
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叶浅予、黄胄通过新疆歌舞而体现的创作,激发了许多中国画家的新疆之旅。新时期以来,刘大为、史国良、冯远、王明明、吴山明、杜滋龄、马振声等水墨人物画家通过新疆写生,一方面扩大了他们的审美视野,另一方面新疆少数民族的人文形象也为他们水墨人物画探索提供了创新的生机。
除却油画与中国画,在版画与水彩画界,新疆题材也是两个领域艺术家乐于付诸的表现题材,赵延年、古元等人都曾赴疆写生。新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也吸引着许多画家用水彩去描绘。但凡赴疆的画家大都运用水彩画这种“轻骑兵”式的绘画,在第一时间记录他们对于这片热土的赞叹与歌咏。上世纪80年代,吴冠中、沈柔坚、刘秉江、吴长江以及本疆的列阳、杨鸣山和关维晓等,都是兼善水彩画的高手,虽然水彩画并不是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式,但是他们在第一时刻即兴所记的感受与审美发现也因其艺术个性的不同而各具面貌,意味无穷。
就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而言,内陆文化的精巧与典雅在演化到极为成熟的时期,也需要新的、尤其是雄伟壮阔的审美矿藏予以充实和拓展。这或许是内陆美术家寻求新变而自觉与不自觉奔赴新疆的内在因素。
许多美术家正是通过一次次新疆之行,充实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与对中国西北部文化的认知;许多美术家正是通过一回回新疆之旅,才不断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造灵感;许多美术家也正是通过一程程新疆写生,而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创作轨迹,新疆成为他们一生不断求索的审美圣地,表现新疆也促成了他们各自艺术个性的形成和在美术史上的艺术成就。
新疆题材美术以及由新疆题材美术创作的意义还在于,形象地展现了这片歌舞之乡在新中国以来发生的巨大变革。这些美术作品,审美地构织了西北边陲的社会发展与祖国日新月异的同步增长。这些作品不仅从美术史的层面展示了当代中国对于雄伟壮阔、热烈奔放和神圣崇高等审美范畴的开拓与追求,而且从社会学的视角见证了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在全球化境遇中社会文明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