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水墨动画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图)

水墨动画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图)

2011-11-24 10:13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今年“十一”,中国先哲孔子的水墨动画形象出现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户外大屏幕上,传递着来自东方的君子之风。

水墨动画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虚实实的意境,轻灵优雅的画面,让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

“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画面细腻,感情含蓄,是纯粹的“中国格调”。

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水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渲染。墨重一点就是实的。画脸不能是实的,要用淡淡的墨,但眉毛是实的,而衣服则不能虚得太厉害。一个画面实、虚要自然分开,才能表现出水墨的质感。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动画工艺创新中,经过反复实验,钱家骏、段孝萱等人总结出了“大虚、中虚、小虚”的标准。按此标准绘画、拍摄出的画面能更逼真地表现出水墨画的质感。例如画蝌蚪,黑蝌蚪就用小虚,灰蝌蚪就用中虚,尾巴都用大虚,再运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上海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

精益求精的制作工序

水墨动画作业并不是都在宣纸上完成的。虽然在荧幕上,我们看到的是活动的水墨滃染效果,但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

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桯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一切工作如同画一般的动画片,原画师一样要设计主要动作,动画人员一样要精细地加好中间画,不能有半点差错;如果真的要在宣纸上用水墨画出那么多连续动作,世上没有一位画家能把连续画面上的人物或者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

水墨动画的奥秘集中在摄影部门。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因此,荧幕上所看到的形象,最终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

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难怪已初步掌握水墨动画拍摄技巧的日本人都不想轻易尝试。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中国水墨动画片引起了国际动画界人士的赞叹。

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

2008年前后,一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片在网上被热传,全片以水墨的风格展现,行云流水,令年轻人耳目一新。网友惊呼原来水墨还能这样玩,那些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过水墨动画的人也有重温旧日时光的感觉。可如今,水墨动画的形式基本仅在广告片和宣传短片中出现,已基本绝迹于动画影片。

正是由于繁复的制作过程,水墨动画现在正面临着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节,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在国内,曾经参与手工制作水墨动画的人多已年逾耄耋,虽仍被请去指导一些水墨动作短片,但没有过正式的传承。

随着电脑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水墨动画的效果已能在电脑中轻易实现。一些广告、宣传片开始运用水墨动画展现传统特色,吸引眼球。电脑制作可以给水墨动画带来一个升级,但感觉没有手工那么细腻,韵味也感觉少一点。

但要制作影院级的水墨动画长片仍有困难。首先,水墨动画成本仍较高,相同时长的影片水墨是普通动画片成本的4—5倍。另外,水墨动画讲究意境,目前动画片较偏重的叙事性不易体现出来,人物夸张的动作变化也不易通过水墨完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