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两相背反的“中国美术走向世界”

两相背反的“中国美术走向世界”

2011-12-12 16:25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好兴奋!开放,当然是向外开放:一是中国人可以更多地出国去看看了;二是外国人也可以方便地到中国来了。出去看的人看得瞠目结舌: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进来的老外带来的东西,也足以让国人惊讶。那时候,能“走向世界”是大事。打开国门之初,中国美术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中断了的西方“现代美术”给接上。80年代初讨论的、实践的关于形式,关于自律,关于现代主义,其实都是20世纪初西欧画坛的事。直到“八五新潮”,演绎的仍然全部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旧潮。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现代艺术大展算是一个标志。随着国人出去的多了,渐渐发现西方早已有过现代主义的时段,人家已经在弄“当代艺术”了。九十年代后,中国美术界的弄潮儿们改弦易辙,再弄新潮。于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一波接一波地热闹起来,直到今天。这些艺术家也开始外出参展,在国外宣传,此之谓“走向世界”和“与世界接轨”。那时候的中国美术界,尤其是对“现代—当代”美术家们,“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就是他们艺术活动的全部目的。亦如一个一直活动于西方的著名华人策展人直言不讳指出的那样:“因为传统来说,中心一般指的是西方的现代文化。”所以,“中国前卫艺术本身就具有国际化特质,它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趋向,而且其最终目的就是把一些有价值的艺术家的作品拿到国际性的环境去表现、展出,或是跟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他们想方设法去了解外国的行情,展览的要求,参展的渠道与关系,设计着能为“世界”——其实仅仅指西方——识别的“策略”,他们用“世界”特别感兴趣的中国政治符号去满足“世界”的要求,最后果真弄到进入西方的“入场券”,一个个“走向世界”。当他们从“世界”回来时,往往志得意满,并以此炫耀于一些崇洋的国人。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中国的经济飞跃发展,终于赶过了德、日,GDP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人开始有钱了,也就开始自信起来。出国去了的中国艺术家不少回国,一度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保护人的西方的尤伦斯们,也不再想保护谁,他们也开始回他们的国。中国美术界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精神”、“中国标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重返中国”、“东方既白”等等展览、讨论、研究。最近,在“百家金陵画展·中外学者高峰论坛”上,又开始重新讨论中国艺术“在国际文化语境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美术作品国际传播的途径与趋势”,亦即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命题了。但此次的“走向世界”,已不再是“与世界接轨”的向西方靠拢,而是讨论如何让自信自立的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为世界所了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到21世纪10年代的今天,刚好30年!

问题是新问题,思路也应当是新思路。我们再不能唯洋是从,再不能让中国人从事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去接西方之轨!我们也再不会为“走向世界”为“对话”去刻意为西方创作。我们今天的走向世界,是为把我们自己创作的艺术向世界作介绍;今天的与世界交流,是为了平等地互通有无,交流的目的决非趋同,而是为在交流中丰富与完善民族的个性;在今天这个追求文化多样性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今天,我们的“走向世界”,正是一个向世界呈现丰富多彩独立特行的东方艺术的展台;我们今天的“走向世界”,是让中华文化真正能为丰富世界文化作出我们民族的贡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