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陈履生:艺术家的变法之道

陈履生:艺术家的变法之道

2012-01-04 09:46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几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过韩美林《天书》发布仪式。《天书》的问世,确实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天书”与韩美林以往的艺术形态并没有特别的关联,但也有内在的联系。最近有这样一个评价说,韩美林的“天书”是他的终极成就。这个终极成就我也能认同,因为“天书”确实有很高的成就,但是终极成就不能反映韩美林的艺术特点,韩美林艺术特点的终极在哪里,我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追问。

虽然他的艺术风格一变再变,但就他所对应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理想,使我们看到了“以不变应万变”这样一个当代美术创作的现实。因为我们司空见惯了很多声名显赫而且是拍卖高价的名家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用他们一以贯之的题材、造型、线条、色彩等等,这种“以不变应万变”毫无疑问是当代文化积淀工业文明的成果,因为用机器做一个零件从头到尾都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人们总是希望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用每一天新的理想和新的情怀对待每一天的日起日落。

我们看到韩美林在艺坛耕耘这么多年之后,他的创造性就好像百米赛跑一样。人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个极致,又不断看到有新的艺术类型出现。当他的《天书》出现之后,我们又看到他的琉璃,还看到在紫砂这个领域也有新的创造,同时又看到他近期推出的岩画系列作品,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民族文化所赋予的现代创造力。

我们非常庆幸中国有着丰富的岩画资源,从北面的内蒙古、到西面的新疆,再到南面的广西,岩画所传递出来的远古信息,如今依然可以像韩美林先生的“天书”那样给人一种不同的文化猜想。

毫无疑问,这种文化的符号也给予新时代的创造以启发,因为这中间潜藏着人类早期的信仰、宗教以及各种文化信息,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艺术家们的关注可能不像考古学家那样,通过一举一动来解释文化关系或者相关年代的确认,而是将与科学造型不同的造型引入到自己的鉴赏体系中,或者直接借鉴成为与自己的艺术相关的一部分新的内容。

韩美林脱离了他的先人所依赖的岩石和金属的工具,用笔将之转移到纸上,这其中相关联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美学方面的关联。他必须存留自我,才可能获得艺术的新生。韩美林把握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他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和艺术感受超越了原始性,他的岩画系列似乎融入到当代社会之中,成为当代的艺术创造。

岩画系列似乎表现出了一种返祖现象,好像回到了初始的状态。然而与这种状态相应的韩美林已经今非昔比,他在溯源的方式中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王国。韩美林不藏不掖,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家底,同时好像把家底中的旧物翻出来重新利用一样,似曾相识,又因岁月焕发出新的感受,这就是艺术家的变法之道。

回到今天文化讲坛的主题上来,我们探讨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在我看来,这个现代意义其中就有传承发展中的创造,而这些创造的核心就是艺术家的变法之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