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著录于《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的近六百字长文,伴随《方氏三家彝拓本》原拓原跋真迹于西泠十五周年庆典秋拍现身,顺着王国维的金石观,我们或可以体会其心中向往的学术图景——从哲思走向考订,最终深入乾嘉堂奥,归宿于三代器物之学,一向严谨兼善自察自省的王国维,曾是以何等荣耀的笔调为家乡代言?
傲之吾浙,非寻常好事者比也
“近世金文之学萌芽于吾浙。嘉庆初年,阮文达始刊薛氏《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于杭州。踰十年,又刊行《积古斋款识》,其书实出平湖朱茮堂河帅之手。同时,嘉兴张叔未解元复搜罗古彝器,储藏甲于东南,观其题识、跋尾,实能留意古代制度文物,非寻常好事者比也……”
——王国维跋《周三家彝拓本》
在王国维看来,吾浙搜罗古彝器的行为和寻常好事者相比,高度在于能留意古代制度文物。收藏的时候注重古文字材料,把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结合研究,其中开篇提到的重要人物,便是拓片题名的作者——浙江嘉兴新篁人张廷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