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之二(国画)徐惠泉
也许是因为姑苏有着不一样的山水,所以,像郁文华、徐惠泉等等这样的画家作品,就有了别样的魅力。
当代著名中青年人物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他的工笔画,在构图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法则,着力于画面的情趣意味;在造型上,以线为主,略作变形夸张,表现姑苏女子的温情、才智与美丽;在色彩处理上,以西方古典绘画中典雅、温和、富贵为基调。
徐惠泉曾潜心揣摩陈老莲、八大、石涛、任伯年、吴昌硕等诸大家的写意作品。他是借写意之石攻工笔之玉,将写意画的功力和修养,以及呈现的潇洒、气韵、神思之妙融入工笔画中,使得他的工笔画具有写意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性和流畅、隽秀诡谲、逸韵飘然的画风。由写意到工笔是徐惠泉艺术取向的转变,再由工笔到写意,这两种绘画语言的互补,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贵在真实。这在徐惠泉的作品中,都可以让人深刻感悟到这点。 《蕉肥竹瘦》下的沉思,《梦暖暗香里》的惆怅,《松下煮茶》的悠然,《香径芳心》的羞涩,《春消息》的闲愁,《诗窗寒香》的离情,《五月枇杷实》的欢乐,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细节。由于赋予了人物的鲜活生命,使这些作品产生了相当的感染力。
虽然徐惠泉不写诗,但他的画中充满了诗意和浓郁的苏州地方风情,这在每一幅作品中都得到了精致的诠释。那些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或对镜簪花,或箫管低奏,或纨扇轻摇,或琵琶叮咚,或掩卷慵坐,仿佛正是吴中秀女、评弹演员、花鸟女画家等特有的风姿;她们身后尽管没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却多是盛开的荷花和迎风摇曳的莲叶,真是一幅幅活脱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的江南水乡美景。
徐惠泉在加拿大很有影响。加拿大航空公司送出的第一张飞机票,是给徐惠泉的,这在加拿大是一个很高的荣誉。1994年,他参加了第二届多伦多“枫叶奖”国际水墨创作赛,获得了金奖,加拿大总理、省长、市长都发了贺电。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文化参赞宴请了徐惠泉,认为徐惠泉的国画融合了西画的长处,又保留了中国画水墨传统的精髓,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老画家郁文华的作品,其实这位画坛老将只是把精力放在了培养青年画家的身上。91岁的郁文华,在山水、人物画上的建树是有口皆碑的。用他的话说,他的许多山水、人物作品都是太湖的山水培育而成的。
郁文华早年曾先后师从蔡铣、张石园学习国画,1948年有缘结识张大千,遂为大千收列门墙,入大风堂为弟子。郁文华擅长山水画,出自宋元,也得明贤诸家之法。他搜奇揽胜,出入烟云,与山水相依相偎。他的人物灵动传神,别有一番风采;他的花鸟细腻入微,深得诸家神韵;他的牡丹赋色雅丽,驰名中外,因此有“郁牡丹”之称。他的作品曾展出于法国、日本、美国、韩国及中国香港地区。
郁文华说:有人把我的一生总结为三块福地,第一块福地就是太湖。我生在太湖,灵性、气息等与生俱来的东西都是太湖赐予的。所以我的画,大多与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涉及创新这个话题时,郁老说,画中国画首先要学习传统,在传统的笔法上进行创新,要有自己的画风画貌,完全按照传统来画,没有变化,就会墨守成规。
画牡丹的人不少,但是郁文华的牡丹确实与众不同。郁文华的牡丹,既非精致之工笔,也非放纵之写意,而是兼工带写,介于两者之间的笔法。因此他的牡丹,就别有情趣。另外关键是要用情于笔。他本身喜欢牡丹,因此画牡丹时,把更多的情放在了里面。所以,“郁牡丹”之美誉蜚声海内外。其实,在郁文华的绘画生涯中,山水、花鸟、人物还是人物占了大宗,而且都俱佳。其中不少作品漂洋过海,成了海外人士的珍爱。
郁文华笑着说:可能是牡丹画得多了,名声盖过了山水画。
画家一定要深入生活,传统的功底会让你把握住山川形象,但深入生活,会让你的笔墨出新,笔墨一出新,也就能随心所欲,起落自由了,纸上的山川形象也随之鲜活。林风眠先生后来常画红枫题材的作品,他的素材就是从天平山红枫写生稿中蜕化而来的,所以不断有新意。郁文华如是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
有些画家出名后就惜画如金,但是郁文华不一样。一位画家说,以前郁老送画多。有人结婚,有人搬新家,来要画,他就给别人画。影响了他正常的创作。可是他说,君子成人之美嘛。
虽然郁文华在国内外都得过不少的奖,知名度早已很高,可为人至今依然十分低调。他说,“包装”“炒作”只能热闹一时,只有作品好才是永恒的。就像太湖的山水,是无法包装、炒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