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兆光,《醒》 青铜,1981年
当时系里学生用“曹(曹春生先生)家刀”、“董(董祖怡先生)家剑”、“司徒先生飞刀削面”来概括系里三位老先生的雕塑风格。司徒先生教学不仅强调动态、比例、重心和基本形,更重要的是强调“轴”、形体本身的“核”和形体之间的呼应关系,专业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先生的个人作品表面处理却非常洒脱,喜欢用雕塑刀压出大片的塑痕,不懂的人看了只觉得是刷刷几刀就把雕塑做完了。难怪山西人看了备感亲切,哭着喊着请先生复原双林寺的雕塑文物。虽然是玩笑,但确实很精彩!
20多年弹指一挥间,老美院早已不在,大白楼也被夷为了平地,但先生当年的教诲历历在目,先生传授的技能一直受用到今天。每当想起这些,我总是心里充满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老师却给了我维持生命的技能。父母早已经不在了,如今老师是我最珍视的亲人,祝愿恩师一切都好!学生为你祈祷。
(本文综合自中央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延伸阅读转载自《美术报》2016年3月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