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艺坛“名人名家名作”现象小议

艺坛“名人名家名作”现象小议

2012-02-13 09:03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当前社会文化、经济领域中,各类艺术品展览活动日益活跃,投资收藏交易行为此起彼伏,市场上的一些艺术品拍卖交易价格屡创新高。大众、专业媒体以及出版物中的“名人、名家、名作”现象,更给人们以纷繁杂乱之感,我们仿佛就生活在名家大师辈出、艺术精品迭现的年代。

以书画界为例,经初略统计,自近代起以不同方式称谓“大师”的人至少有百余位,而“名家”则更有成千上万。但从学术角度来看,真正名实相符、且能站得住脚的名家大师究竟又有多少?我经常参观一些艺术作品展览或拍卖品预展,有次在某著名美术馆内见到一位标明“大师”的画展,而这位中年“大师”就在现场奉送个人资料。此称号究竟是大众喜爱相奉、还是圈内人士共识?是出于某种目的需要请他人虚捧宣炒、还是自弹自唱以至自欺欺人?我均不得而知。坦率客观地讲,其作品虽然不能说毫无一点新意,但凭心而论,我想品鉴过的人恐怕大多都会感到,这样随便地就冠名“大师”宽容些来讲是否评价太高了点?并非笔者思想观念落后保守,要求文化人除须谦恭毕敬外,凡事都不能太张扬自己了。这是因为艺术大师必须经受历史的真实检验,鉴识大师也必须有一个大浪淘沙、劣汰优存的时间发展过程。当然,因为离我们太近之缘故,今人看今人难免有些模糊不清。就算该君日后真的成了大师,然而眼下就匆忙地“称王称侯”是否显得为时过早了些?还有能入“名人辞典”摆谱的究竟有多少是“免费的午餐”……类似现象就不一一摭拾了。试问那些自封或他称的“名家大师”,现有谁来评判分类,又怎么进行规范管理?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中都有名人,他们是在一定的时空域内产生较大作用影响的人物。名人自身名气有大有小,即使不能达到家喻户晓,但通常在一定的阶段范围内相应的社会知名度也不应当太低了。

从现代人才学角度看,我们所说的艺术名家乃德、才、学、识等诸要素矛盾综合运动的统一体,并受到当事人主观天赋努力、客观环境机遇等基本因素制约。就其影响范围和程度而言,通俗地讲大致还可分为大名家、中名家、小名家。能否成为一个真正有所成就的艺术名家,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评判条件:即思想学识精深渊博、艺术功底深厚扎实、作品技法风格鲜明、人品德行值得赞誉,此外必须经历一定时期的历史检验。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史为例,自五代以降也只经历过屈指可数的几个发展高潮,比如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南宋四家”、“元代四家”、“明代四家”、清初“四王”……每个阶段的发展走势及每个高峰的绝对尺度也都不同。能够承前启后、在艺术峰巅“潇洒走一回”的人,称作大师、巨匠恐怕应是不为过的。故按照客观规律,大师、宗师也只能是整个艺术家队伍中的少数佼佼者。

“名作”,是在某种学(艺)术或技能方面具有时代意义和典范作用的著名作品。对艺术名作来说则须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艺术内涵、高超的技法水准、深远的影响作用。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旷世杰作,哪一件不是影响流传深远、令人回味无穷的呢?再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笔的《江山如此多娇》等精品佳作,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也均享有较高声誉。但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中一般总是包含了不少泛泛之作,精品及代表作客观上只能占全部作品中的少数,也并非任何艺术家都可能创作出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作佳构。

当今艺坛和艺术品市场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名人、名家、名作”,就其产生而言,在主客观方面有不少深层次的原因所致,如功利、道德、人情等等。说句老实话,谁不希望我们这个时代能产生更多的社会名人?谁不希望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影响流传久远的精构名作?但关键问题在于,艺术家的成长和创作均需要生活土壤滋养。作为艺术家情感心灵的真实再现,艺术名作何时能够产生,通常总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名家大师的出现同样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绝不可能是靠拔苗助长或人为催生出来的。

市场经济自身存在其固有利弊,它既有助于人们实现对艺术品价值的客观认同,但也会产生诸如价格背离价值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将当前少数艺术家受市场冲击影响产生的某些功利浮躁现象,一味地归结为缺乏崇高艺术追求和人文精神的丧失,可能过于苛刻了些,但从事艺术创作不仅要有严谨扎实的作风,而且应当耐得住寂寞,本身确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正如市场供大于求一般,“名气”的客观影响一旦被人为地稀释夸大,其结果必将是“文化高帽”到处乱飞,实际上的“名人”、“名家”将处于廉价打折贬值、甚至远不符实的尴尬境地,其中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负面效应。如在艺术品流通领域中,一些入道不深或附庸风雅的人士经常因此受惑被蒙上当。以愚之陋见:当前许多标榜有“名”的好像未必都真正地有“名”,有些冠以“大师”的人充其量也许只能够上“知名”或者“著名”的标准罢了,因而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显得尤为重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