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关于“国学是否以楹联为第一?”的对话

关于“国学是否以楹联为第一?”的对话

2012-02-13 10:4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时在龙年新春佳节之际,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萍乡市《中国联墨》总编辑李国荣,特意致函中国楹联学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彭一超,就“国学”与“楹联”的话题,进行商榷探讨。本报认为,这个选题很有代表性和学术性。问答的双方李国荣与彭一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着联墨姻缘和友好文字往来,他们均系活跃在当代楹联界的知名人士,现将他们以信函对话的内容专栏刊出,抛砖引玉,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提出不同的意见。

   李国荣:年前,台湾楹联学会会长陈冠甫为我七旬寿辰撰写了一副贺联:“国学以楹联为第一;荣身而寿喜成双。”此联的上联颇有新意的提法,是否有根据、有佐证。

   彭一超:受父亲的影响,我青少年时期就喜好书法篆刻和楹联,迄今与日俱增。在日常生活中,撰楹联,写楹联是家常便饭。每逢逛书店时看到有比较理想的楹联书籍,就会毫不犹豫买回研读、收藏。每看到风景名胜区有心仪的楹联匾额,或当即用笔抄录下来,或用照相机拍下楹联风景,立此存照,留待日后回味、欣赏。但到目前为止,我的确还没有发现有“国学以楹联为第一”的提法。

自古以来,民间就广为流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武”是直观的好理解,也好评判高低;而“文”是抽象的,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审美价值取向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角度也不同,也就自然存在认知上的不同。所以,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对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首诗,同一副对联的优劣评定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冠甫是饱学之士,他以联语的形式提出“国学以楹联为第一”的观点,其实,是赋予了他更多的对中华“楹联”文化的期待和美好的憧憬。我个人比较乐于接受陈冠甫的这种观点。 

   李国荣:“国学”具体包括哪些学科文化?

   彭一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国学?”这里我想起了一位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国学大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先生,他于2006年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享有“人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被誉为“胡适之后最杰出的中国学者”。《国学新视野》杂志2011年夏季号专题推出了他接受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致的访谈的专题,其中,就谈到了关于国学的话题,余教授说:“国学”这个词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它最初是为了对抗中国学问。中国人一向以为我们的学问是“天下”的,不属于中国一国,所以并无“国学”之名称。我们用“国朝”是时间概念。20世纪以后,我们借用了“国学”的概念,其实是采用了西方的分类来代替或者说表述中国传统学问……20世纪初,“国学”、“国粹”、“国故”等概念开始流行。这是一个新历史阶段(西学东渐)的开始。如今,清华、北大、人大、厦大都设有国学院,且在国内外学术界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学术界对“国学”的界定说法多种多样。比较早的一种说法是“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我们通常认定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如果以学科分,“国学”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金石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若以思想分,“国学”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其中,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若以《四库全书》分,“国学”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而以经、子两部为重;当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把“国学”分为小学(文字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可以说,国学的涵盖面十分广泛。

   李国荣:古往今来,中华联语、联墨能否算得上“国学”?

   彭一超:众所周知,楹联,当然包括春联、联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科举时代便是人们入仕的捷径和敲门砖,却一直附属于书画类,被称之为雕虫小技。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后,楹联事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已逐渐演绎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楹联学。千百年来,楹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美好心情和理性的独特文学语言。如201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在第24版副刊头条刊出的“联寄龙年有好音”的近百副春联的编者按中,就明确指出“春联”是我国人民的“国粹”。毋庸置疑,楹联不仅是“国粹”,而且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