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板每面残存数百字经文,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的一部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探访:千佛阁地基中出土,住持发现并采取保护措施
这块经板高33厘米,宽61厘米,厚7.5厘米,双面刻字,每面残存数百字经文,经辨认是密宗《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的一部分。
今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明悟到戒台寺游览时,发现了这块被置于院落屋檐下的石板。石板上部有凿断、磨平痕迹,形制和内容均与云居寺石经非常相似。张明悟研究过辽金石刻,推测这块石经意义不凡。经他辨认,石板所刻内容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目前残块一列约12字,上部缺失70余字,因此完整石板应有近160厘米高。石板两面底部分别刻有“条第六面”和“条第六背”,说明是《金光明最胜王经》石经的第六块。整部经书有近4万余字,应该使用了多块如此高大的石板才刻完。
戒台寺住持妙有法师今天向记者指明了石板最初发现的地方。坐落于戒台寺接近山顶的千佛阁,近年来进行了大修,工人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发掘出这块石板,被妙有法师注意到,于是搬移到了正院中安放。
“我一看,石板上是经文,我们说有佛经的地方就有佛,就把它抱出来,准备清理后保护起来。”妙有法师推测,这块石板应该在某个时期被砸断,充当了建筑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是北京石经研究权威专家,他今天第一次见到石经,不由赞叹: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罗炤介绍,刻录石经主要在隋唐辽金时期,从形制来看,有三个证据可以证明这块石经刻于辽代。第一,隋唐石经有标尺线或网格,用于对齐,辽代刻经经验更加丰富后,不再需要线格,这块石经就没有线格,与云居寺辽代石经板风格一致;第二,这块石经板共26列,云居寺所藏辽代标准石经板即是26至28列;第三,这块石经的书法风格在辽代中晚期的碑刻中比较常见。
根据石经的保存状况,罗炤推测,这块石经板并非收藏于洞中,而是一直存放在殿内。因为历经近千年,石经文字清晰无损,没有受到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这块石经是一整块大石经板的“地尾”,如果藏在洞里,尾部接触地面,会受到更严重的水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