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圣地”的仰韶村遗址,在时隔40年后再次启动发掘,为中外学界瞩目。
1921年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
仰韶村坐落在豫西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三面环水,抬头可见巍峨的韶山,故得名“仰韶”。与周边村庄相比,其最醒目的“地标”,是一座外观以当地出土陶器为原型的博物馆。村里至今保留着一座老旧的小院,除了部分房屋坍塌,大致还保持过去的模样,100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此考察时就借住在这里。
“父亲给我大姐讲过,有个外国人在家里住过,还邀请他去过北京。”房子的主人、79岁的村民王二保回忆。这位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因自己家庭与仰韶文化发现的些许关联而感到荣耀。
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有一张安特生在仰韶村考察的老照片,照片上除安特生和助手外,还有两名本地人,其中一个就是王二保的父亲王兆祺。安特生在《黄土儿女》一书中记述,当时王家家境较好,有空余房屋,他先后借住了43天。
1921年10月,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中国学者来到仰韶村。在36天的正式考古发掘中,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
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论证,一致认定这里是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按照考古惯例,以首次发现地仰韶村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时值乱世动荡中的仰韶村迅速名扬天下,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