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

2012-02-21 10:49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secondaryHeader{height:33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images/header/2008/standardl2nav_bg.gif)repeat-x#fff;color:#000;font-size:12px;} .secondaryHeadera,.secondaryHeadera:visited{color:#000;text-decoration:none;} .secondaryHeadera:hover,.secondaryHeadera:active{color:#c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HBorder{border:1px#e3e3e3solid;padding:010px012px;overflow:hidden;zoom:1;} .sHLogo{float:left;height:31px;line-height:31px;overflow:hidden;} .sHLogospan{display:block;float:left;display:table-cell;vertical-align:middle;*display:block;*font-size:27px;*font-family:Arial;height:31px;} .sHLogospanimg{vertical-align:middle;} .sHLinks{float:right;line-height:31px;color:#000;}

作品素描作品

作品素描作品

我对方力钧的作品真正感兴趣是在佩斯画廊开幕展上看到他的那件作品《2008.8》(360×250cm 布面油画)之后。那是一幅让人激动起来的绘画,一个后脑勺居然可以让你久久的驻留在那里。在同样的8月,我在北京阿特塞帝画廊新馆开馆纪念展上看到方力钧画游泳的两幅小尺幅作品(《2001.1》和《2001.2》)尺寸均为110×140cm,布面油画,画得很是精细,造型、用色都非常讲究,那是他早期一点的作品,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6月在圣之空间见到方力钧的新作(《20071-2-3》,布面油画,250x180x3cm,2007),我还不觉得怎么样,近日,从朋友处获得部分方力钧作品的资料之后,我才发觉,在有限的几十幅作品里边有几幅是我非常喜欢的,而这些作品是我在国内的传媒刊物上几近没有见到过。想到方力钧的作品分布到世界各地,我才有一个感叹,可能方力钧好的作品大多不在国内。想想90年代初,方力钧开始确立他的“阳光之路”,20年就快过去了。那么,方力钧画下的作品也应该有几百幅的规模了吧!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数字。

通过资料的收集才发现,早在1992年,栗宪庭就称方力钧是中国最有才华的艺术家(载《重要的不是艺术》),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人物《方力钧》的专题上(2004年),张晓刚也提到过,早年“一伙人在私低下讨论将来谁会最成功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说肯定是老方。”为什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论断?在今天,方力钧依然是被世界各国美术馆和公共机构收藏作品最多的当代华人艺术家。我们看到很少有他的代表作流入到拍场上而天价依然不断。为什么是今天这样的结果呢?!这些评价下边想必隐含着更加丰富的信息。方力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方力钧在“玩世现实主义”中成名,在“艳俗艺术”中大红大紫,不管这些名号和头衔是否风雨飘摇或者已是昨日黄花,使用和把玩那些艺术字眼的人,大多在批判中无疾而终或者在表扬中得意忘形,为什么在方力钧的身上,我们却看不到他受到了丝毫的伤害,反尔稳健上升呢?!

光头的由来:巧合还是必然?

我相信光头并非来自“泼皮”的意识,而是来自绘画的内部。

我们可以猜测一个画家如何得来这一光头形象,第一种情况是:他不会画头发;第二种情况是,他不喜欢画头发;第三种情况是:潜意识的作用;第四点是:画面的高光需要,认定头发是多余的;第五种情况:要画的那些人事实上压根就没有留头发;第六种情况,玩世的需要。

 

方力钧七岁好画,十四岁接受相对正规的训练,十六岁对绘画变得狂热,中专三年,中央美院出身,所以,不会画头发的可能几乎没有。第六种是我首先要排除的,而其他几种可能都有;按照我的猜测,从他1984年画的纸上水粉画《乡恋(之二)》开始,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画那些圆圆的石头,到1988年,他画了那组后来参加了“89现代艺术大展”的作品(参展共三幅,《素描》纸上铅笔):人物出现的场所——石头寨。他不厌其烦的画了数以万计的石头——他首先是对这一形体感兴趣,(这里边可以穿插一个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方力钧愿意花费那么多的精力来画那些石头。某人画某一东西,首先是他喜欢、对它有感觉。那么,他喜欢画圆的东西,按照惯性原理,他自然就那样画了。这是潜意识和兴趣的层面。事实上,在80、90年代的农村,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一些老农民总是喜欢把头剃得光光的。而从更高级一点的层面来判断,我们就可以说是画面的需要。艺术家画画,总会考虑到画面的需要。不管是方力钧画画之前是先想到了石头还是先想到了画人,我们看到的就是画中“圆”的运用,画了很多很多的小石头之后,画几个大石头,“大石头”就会显得很突出,所以说我们在一个被精心设置过的图像的冲击力里边,最先看到了方力钧对对比因素的运用。因为这样的处理办法,他所描绘的村民自然是最抢眼的,因为脑袋上,每个脑袋都像画室里边的静物打上了灯光的那样处理,空间、透视和质感都显得异常强烈。当然,表情是需要设置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当然有所表达。是什么促使艺术家去画这些人,这是一个前提,这一点,在今天我们去求证艺术家,从他的多种解释中,已经变得扑朔迷离。但是,画面不会说谎:方力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农民形象的经典表情。在今天,我们重新翻开方力钧那些作品的时候,那些木讷人物的形象,那种愁苦和茫然同样会让你难忘和感慨万千。我们甚至可以按照中国知识分子的对罗中立的《父亲》的经典解读一样展开论述。而这一切,都是画面的效果向我们提示的。这也是我认为方力钧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打动栗宪庭而选择让他参加“89现代艺术大展”的原因。我们没有必要去放大一幅画的作用。

尽管这些作品,按照方力钧本人的回忆,这些作品展出后,并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但对方力钧而言,依样是重要的,得到老栗的赏析,能够与诸多他仰慕的“老师们”(当年,他只能靠画册来亲近张晓刚、叶永青等人)一起参展,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信心。在这次展览之后,在人才济济的89现代艺术大展上,别人或者他告诉了自己“光头”可能意味着什么?!而这些,已经是他所把控的领域之内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画光头?光头代表什么?”想必,在这20年间,方力钧面对这一提问至少有1000回。方力钧在一次次的回答中,自己也归纳出来那么几种说法。比如觉得光头有叛逆的个性,比如自己原来剃过光头等。①方力钧尽可能从现实中以及文化的背景去寻求可以依托的背景。这无非是他应对诸多媒体的追问时,不得不去思考和应付的策略。这多少有点呼应栗宪庭后来归结他为“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论断。

纠缠于这一问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不一定要求方力钧一出场就带上了“与人民为敌”的帽子。并不一定要求后来成功的艺术家,在他开始学画画的时候就想到了面对“高压的政治”艺术家就“心生无聊感”,学会了“冷眼看待现实”,用“无所谓的态度”去描绘“无聊乃至荒唐的生活”。

我们看到的是一笔一划都是很严谨和很认真的态度来画画的方力钧。这种态度用虔诚来表达也并不显得夸张。方力钧用他的笔耕不辍,在89现代艺术大展之后,肯定和形成了自己的画面语言,风格渐显。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