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广州沙面的五星级大酒店白天鹅因被列入“文物”,而引来一阵喧哗。先是有媒体称其已被评为“文物”,然后是,酒店自称尚不是“文物”,后来主管部门澄清为已列为“登记文物”。说法不一。不过,比较明确的是,白天鹅成“文物”,将被重点保护,则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
按说,广州市多一处建筑被列为“文物”,被作为重点保护保护对象,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但是,白天鹅此番被列为文物,却遭到比较广泛的质疑。笔者也以为,且慢给白天鹅披上文物的外衣。
对白天鹅当“文物”,最令人诟病的首先当然是其“年龄”。白天鹅从建设到投入使用,至今,满打满算也就30年时间。对于广州这样一座超过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来说,比白天鹅历史久得多而未被列入文物的,多得去了。甚或,就在它的旁边,恩宁路,随便一座房子,都比它要有历史得多,而那里却早已被拆到七零八落。上百年历史的金声电影院,被拆到变成了“大三巴”,沦落为走鬼的烧火档。八百年历史的沥滘村祠堂,也要被“保护性拆除”。而仅仅30年历史的白天鹅,却被列为了登记文物,被重点保护。如此厚此薄彼,的确令人唏嘘。
尽管,白天鹅作为中国第一座中外合资酒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标杆意义。但是,与广州众多老城区老建筑,甚或是很多城中村老祠堂相比,究竟孰轻孰重,谁更像是文物,更值得保护,现在,还难以定性。因为,历史检验定性不是短短三十年就可以的,需要更长时间。而在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潮中,比白天鹅更需要列为文物保护,更急需拯救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有关部门,不妨把文物这个保护伞用到更多更值得更需要保护的建筑或物件上。
其次,白天鹅宾馆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当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把馆址选择在了沙面,现在看来,已经是严重的错误。非常严重地破坏了沙面这个广州最大外国领使馆区的历史风貌,特别是为宾馆交通而建的引桥,对于沙面岛有着毁灭性破坏。让沙面仿佛古戏服上缠了条现代皮带一样不伦不类。很多专家都曾建议,为了保持沙面的历史风貌,保持沙面的完整性,应该对引桥,甚至是白天鹅宾馆进行拆除。如此来说,白天鹅宾馆,被拆除,也不是没可能的。现在,匆忙给它披上文物的外衣,是要给历史的错误披上合理的外衣,让错误延续吗?
其实,最年轻的“文物”,估计白天鹅宾馆自己也不是很乐意接受。这个“外衣”一穿,他们想搞搞装修修缮都得上报审批,不方便了,对于尚在经营、盈利压力大的宾馆来说,这可不一定是件开心的事。有关方面,又何必强人所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