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哈林入读视觉艺术学院,并于第一个学期开始一个月后在日记里写道,他希望自己创作的艺术可以「像文字而非图画那样被人阅读/图画代表文字。/古埃及艺术/象形文字/象形图案/象征主义……观众自行想象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概念」。观乎他在艺术愿景方面的深入思考,可见他在年仅二十岁时已在艺术之途上迈向成熟,而且仍像海绵吸水般继续学习新知,不倦磨砺技巧。七十年代后期,符号学和概念论在学术界大行其道,无疑为哈林自行创造一套符号的想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这种尝试亦传达出他对图画叙事功能的体悟。
八十年代的哈林一边专注学业,一边努力在纽约东村闯出名堂。他同时在东尼・沙法拉兹画廊(Tony Shafrazi Gallery)担任助理,却从未提及自己的艺术创作——比起传统的主流艺术,他更乐于到处涂鸦和张贴海报,在夜店Club 57里表演的独立制作也令他分身不暇。然而两年后,哈林开始在东尼・沙法拉兹画廊开展,本次上拍的作品曾收录于1982年首场个展图录中的填色册里,见证他从艺术学院学生跻身成为纽约著名艺术家的蜕变历程。拍品来源优秀,最初由摄影师大卫・拉沙贝尔(David LaChappelle)从东尼・沙法拉兹画廊购得,显示同行对哈林作品的兴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