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施大畏:艺术作品有生活就大没生活就小

施大畏:艺术作品有生活就大没生活就小

2012-02-22 11:11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上个周末,上海艺术新人大展还在预展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就曾花整整一个上午,在60余件展品前缓缓地踱着步子。大展正式揭幕当日,他更是与参展的年轻艺术家作了深入交流,给予他们许多具体的指点和建议。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样式非常丰富,可惜题材还不够多样。许多作品在个性上有鲜明的表达,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体现了我们对文化的宽容;不过是不是还可以从当代年轻人共性的角度去进一步思考?这大概也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单单出现在我们上海艺术新人身上。”施大畏直言。他以庞飞的参展国画《太行山上》举例,“这样的水墨山水从古至今有太多的人画过,我留意到艺术家在这幅图中画了一辆有着现代化痕迹的小汽车,似乎想要表达僻远的深山间,一条山路通向城市、通向未来。有这样与现实时空环境对接的意识很好,不过汽车似乎画得太少了点,如果画上一支车队,或许山村发展的主题会表达得更清晰一些”。 

“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是施大畏给艺术新人们提出的两点要求。“有了敬畏之心,你才会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在更广阔的领域伸展自如;有了感恩之心,你才能在如今大好的文化形势下工作,并由此产生对社会的担当。”他认为艺术新人在解决笔法、色彩、构图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时游刃有余,但还希望他们能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跳出个人小情感的表达,多一些人文关怀。“毕竟,目光是第一位的,技法才是第二位的。想让自己的作品格局更大,得自觉地学习,这不是指多看几本书,还得多注意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在这么好的文化环境下,青年艺术家应该真正表达一些感情,不是单单谢谢领导、谢谢老师,而是谢谢这个时代,融入自己由衷的感情。”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是我们回过头来反思生活和艺术关系的时候了!”在施大畏看来,但凡成功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都能准确地反映生活。当然,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这便也形成了艺术上的丰富性。“我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一部叫《失恋33天》的电影,这部戏中间就是生活啊!其实艺术作品有生活就显得‘大’,没生活就显得‘小’。”施大畏建议艺术家在创作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民情,而非仅仅泛泛地采个风、拍个照。“现在体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条件也比我们那时好很多。过去我创作《暴风骤雨》连环画时,到元茂屯生活了一个月;而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时,也到桑干河上走了一大圈,生活了好一段时间。这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看似很原始、很传统,但其独特的优势不容忽视,今天的人们不妨重新采纳!我给艺术新人提这么个新课题,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