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学军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实践类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山水画创作与研究。因是首届,课题的研究写作与技法分析和创作都需同时进行,所以,他也有着更大的压力、动力,这种压力源自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任务,坦然面对压力并变为动力,是取决于他自身的使命感与擅学、勤于实践的性格。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读书、写作、创作——一切为改变而来。”
历史上有许多画家都兼做学术研究,有的专攻画史,有的长于画论,更有些在金石考据诸学科中多有建树。单山水一科,远的就有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的《林泉高致》,黄公望的《写山水诀》,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等,近百年以来的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成就。从治学到绘画创新都给我们今天的山水画研究、学习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在美术专业招收培养创作类博士生是近两年才有的新鲜事物。培养目的是造就具有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研究能力的全面手——高层次的学者型画家。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支撑,理论与专业结合,并具备发展和解决学术问题,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专业绘画人才。
学军生长在南方,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有机会受到系统的学院教育,又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养成了求新求变的品性。尔后,在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十余年,熏陶渐染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而来京学习之后,又对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在揣摩古法的同时又能自觉于“师造化”而“师心”。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和合理的个性因素,力求做到笔墨语言有规律、有源头。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拓宽了表现领域,作品的意境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说它是一个课题,那么这个课题需要我们的一生来完成。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与气,心与物,形与神,人与自然的审美思辨方式不能变,在寻找自己的新观念、新模式的征程中不断完美自我,这是解决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问题的重要途径。
成功之路必然是一种漫长而又艰辛的跋涉,学军具备了学习和深造的环境,对山水画艺术有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加上他自己卓异的悟性与品质,使他无论创作乃至理论修养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艺途辽阔、前程无限,我对他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