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美术馆时代”。但是,在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美术馆事业还存在起步较晚、数量和总体规模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发展不平衡、专业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如何加强和规范全国美术馆行业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美术馆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美术馆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美术馆的行业组织,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在文化部艺术司的指导下,先后参与组织了“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CIMAM会议、ICOM会议以及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估和优秀展览扶持项目的评审等工作,在推动美术馆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日前举办的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上,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范迪安、钱林祥、王璜生、李磊、傅中望等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国40多家美术馆主要负责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与会,探讨了美术馆行业过去一年的得失,并部署2012年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相关工作。
诸迪在讲话中表示,在美术馆众多职能中,研究、收藏、展示、交流、公共教育等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在整个美术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我们今天高度关注美术馆,积极推动它的专业化、国际化建设,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和收藏水平,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生态。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迪安对2011年美术馆行业发展概况总结为8个方面:响应国家政策,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打造文化惠民新格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精品展览,突出学术特色;创新服务形式,采取丰富手段,营造美术馆文化氛围;丰富艺术典藏,积累文化服务资源,加强藏品的保护利用,发挥藏品的社会效益;加强国际与地区交流,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加强馆际交流,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共作用;民营美术馆活跃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其中, 展览是美术馆的主业,美术馆通过展览实现公共文化的基本功能。近年来全国各美术馆更加注重加强学术投入,在自主策划上下功夫,展览呈现出三个特色:努力弘扬主旋律,精心组织反映重大主题的展览;注重总体观照本地区、本系统的美术历史和现状,以学术梳理为前提,策划多种专题展;在展览上办出学术特色,打造美术馆的展览品牌。同时,美术馆更加具有历史意识,注重展示名家名作及教育推广等,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进步。
美术馆的主要任务是公共教育。过去一年,各馆在经费、人员上加大投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公共教育的目的也从以往拓展观众转变为增加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并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培育人们的和谐关系与文明行为。为此,上海美术馆组织了“与艺术对话”系列活动,今日美术馆全年做了97场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湖北美术馆创新性地组织了“透视”艺术家工作室,邀请艺术名家现场写生创作…… 这些方式都扩大了公共教育的服务面。此外,各馆还加强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美术馆界一道新的风景线。
丰富典藏也是各馆工作的着力点。一方面,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为美术馆扩大典藏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各馆也注重通过学术活动,来形成典藏积累。从入藏数量上看,中国美术馆去年入藏艺术品共581件,浙江美术馆1153件,上海美术馆近千件,中央美院美术馆276件,它们均是在认真举办各种学术展、捐赠展基础上的成果。在藏品的利用上,各馆都注重加强学术研究,举办藏品的陈列展。在修复保护方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邀请了8位意大利专家举办讲座;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对大型泥塑进行了复制、保护;中国美术馆建立了修复中心,这些工作为美术馆进行艺术藏品的保护、修复奠定了基础。
民营美术馆方兴未艾,是社会资本、民间资源向文化领域投入和汇集的体现,也是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生态日益丰富的体现。文化部高度重视这一新兴的文化现象,艺术司专门展开调研、加强引导,在扶持项目中将民营美术馆纳入工作范围,为民营美术馆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了支持。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一批民营美术馆已经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重组之后的北京炎黄艺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等后起之秀也迅速走向规范。
美术馆正越来越多地获得各种发展的良好条件。从文化部到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都对美术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高度重视。据了解,2011年文化部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列入“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并重点对全国美术馆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今年将拓宽到美术馆的专业人才培训、展览策划、学术研究、藏品保护与修复、公共教育与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文化部艺术司将通过对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立法工作,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听取意见、组织论证,完成制定美术馆专业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