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岭南一派,得居巢、居廉兄弟开创,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达到高峰,其中尤以高奇峰为代表。现年82岁的著名画家吴灏先生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已十分崇拜高奇峰,至今不能忘怀他的为人,以及他那些富有诗的韵致的画面。吴灏认为高奇峰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吴灏回忆高奇峰
高奇峰影响了广东几代画家,吴灏就是其中之一。7岁那年,吴灏读到了《高奇峰荣哀录》,那是他读到的第一本画书,里面收了高奇峰50多幅代表作,他回忆当时的感觉:“秋天美丽的芙蓉已经结了花蕾,乌桕树的叶片已渐觉嫣红,清冷的深秋无声给人一种遐想。”
吴灏与高奇峰的两位弟子关系密切,一位是黄少强,一位是赵少昂。1942年,父亲带着少年吴灏在佛山走马路莲香茶楼与黄少强会面,父亲的意思是让他跟黄少强学画,黄少强在香港沦陷后逃回佛山,并与画友组织“岁寒社”,切磋画艺,收授生徒。不久,黄少强病殁,吴灏此次学画未果,但后来他娶了黄少强幼女黄画帘为妻。1948年,19岁的吴灏进入广州岭南艺苑学习,这间美术学校是由赵少昂主持的,吴灏在这段时间受到赵少昂的传授与指点。
高奇峰去世后,他的弟子每年都要以办画展、开纪念会等形式纪念他。吴灏清楚地记得,黄少强举办的最后一次纪念会,是在佛山岭海小学召开的,当时他正就读于这所学校。这次展览中,黄少强题有四首四绝以纪念其师,其中一首写道:“山颓梁坏九年过,后死颠危奈若何。五十四周人纪诞,穷庐布象仰嵯峨。”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高奇峰于1889年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圆岗乡,共有兄弟六人,其中剑父、奇峰、剑僧都以画名,并称“三高”,分别排行第四、第五、第六。高奇峰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少年时代在其兄剑父指导下学画。1907年,高奇峰随剑父东渡日本求学,师从著名画家田中赖章。在其兄影响下,高奇峰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切实开展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高奇峰于1913年随剑父赴上海,创办审美书馆,主持《真相画报》,提倡美术教育,研习绘画艺术。这个时期他的艺术技艺趋于成熟,他所画的飞禽走兽清丽逼真,气势雄伟,其技法在用笔、用墨上更加苍润淋漓,奔放有趣。他又发明了排笔的使用,其书法也体现出郑板桥甚至唐人风韵。
《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披露袁世凯派人谋杀宋教仁的真相,高剑父与高奇峰受到通缉,高氏三兄弟再次东渡日本。他们在日本一面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运动,一面继续研究绘画和学习制版印刷技术。
高奇峰从日本回国后,于1925年受聘于岭南大学,教授美术。他要求学生努力“阐明时代的新精神”。他还在广州府学西街开美术馆,并开设“天风楼画室”。
天风楼寻踪
在广州,高奇峰的踪迹并不难寻觅。经吴灏先生等人指点,记者在二沙岛找到了高奇峰故居天风楼,它现在是广东省体育训练基地20栋。这栋小楼显得陈旧凋敝,如果不是镶嵌的“天风楼”匾额,没有人会联想到它当年是威震八方的岭南一派艺术圣地。
天风楼建于1927年,这是一幢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原来整幢房子都是架在水面,楼北面有4米长的小桥与河岸相通。此楼因与梁培基、陈可珏住宅毗邻,三座楼又称三家村。近人纪念高奇峰及天风楼有诗云:“天风余韵未全无,犹有楼撑夕照孤。”
此楼是用政府购画款买地自建而成。高奇峰因患肺病,入住梁培基主持的“颐养院”,由德国医生柯道主持治疗。颐养院即位于二沙岛,高奇峰是遵医嘱购地建成天风楼的,因为此地当年空气清新利于治病。
天风七子与张坤仪
高奇峰建天风楼,还有与其兄剑父分道扬镳的意思,这也是岭南画派分裂之始,起因于“天风七子”之一的张坤仪。
高奇峰在天风楼收徒授画,师从者达数千,其中最有名者为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时称“天风七子”。其中张坤仪为唯一女性,且两人感情笃厚,突破了师徒界限。
高奇峰本来娶过一苏州女人,生有一女,后来两人离异。张坤仪生于1895年,早年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也曾结婚离异。她拜高奇峰为师后,两人渐渐产生感情,但等到谈婚论嫁时,张坤仪家人反对,高剑父也反对。这引起了高奇峰的不满,终于导致兄弟分道扬镳,导致春睡画院与天风楼的对峙。
高奇峰与七个著名弟子在天风楼共同度过4年亦师亦友的黄金时光,他们谈艺、作画、雅集。高奇峰七个弟子与“天风”一词结下不解之缘,“天风七子”因而为高奇峰传派的代名词。
张坤仪于高奇峰弟子中不独艺术成就很高,她还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人言。她与高奇峰出双入对,高奇峰病中,她更是侍奉左右。1933年10年底,他们准备趁到德国办画展时在德国结婚,但刚到上海,高奇峰病倒,两天后去世。
张坤仪怀着对高奇峰的大爱,以义女的身份领衔发讣告,操办丧葬。后来她奔走南京,促成高奇峰迁葬紫金山,并得到“画圣”桂冠。吴灏说,高奇峰弟子在广州早已不存,张坤仪去美国后与一开餐馆萧姓男子结婚,印在《高奇峰荣哀录》里的画,她全部带到美国,后来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