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从学堂旧址到博物馆 为何说"鲁迅"是北京文化一部分(组图)

从学堂旧址到博物馆 为何说"鲁迅"是北京文化一部分(组图)

2021-02-24 18:56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

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院中两棵白丁香为鲁迅所植。

6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匾额

7

鲁迅博物馆陈列厅内的“三味书屋”模型 新华社图

红迹26 鲁迅博物馆

“鲁迅”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自1912年来京,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四个地方,分别是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新街口的八道湾11号、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最末一处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居所,是鲁迅1924年春花800大洋买下、亲自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鲁迅携母亲、家眷搬来居住,直至1926年8月离京。1929年5月及1932年11月,鲁迅自上海两次短暂返京省亲,也住在这里。

这所故居就是今天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博物馆正式开放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迈入博物馆大门,迎面的花圃内是汉白玉的鲁迅半身塑像,还有一页手稿雕塑,铭刻的是鲁迅的一篇自传。雕塑后面是鲁迅生平陈列厅,里面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鲁迅的一生:绍兴童年、求学南京、东渡日本、北京任职、南下厦门、辗转广州,最终在上海走完人生之途。

从这些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到鲁迅这位“同路人”和中国革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南方,他多次积极参与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参加了中共领导的中国济难会和自由运动大同盟,更是中共领导的文艺组织——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人物,和瞿秋白、冯雪峰、陈赓、陈云、陈延年、毕磊等多位中共党员有密切的交往乃至深厚的友谊。人们熟知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正是1933年2月“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两周年之际,鲁迅含着悲愤之情为这五位左联青年作家、中共党员所写,哀叹“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拳拳之心,令人泪下。

鲁博常务副馆长黄乔生介绍说,比起国内其他鲁迅故居,北京鲁博藏品十分丰富,因鲁迅原本就将大量藏书藏品留在北京,建馆之初考虑到北方干燥,又把南方的很多藏品运来。馆内现不仅藏有鲁迅的手稿、藏书、藏画、藏拓、亲友信札等文物藏品,还有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等人的遗稿遗物等。此外,鲁博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年谱》《鲁迅研究资料》《鲁迅手稿全集》《鲁迅藏拓本全集》《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等,主办《鲁迅研究月刊》,是国内鲁迅研究的主阵地之一。2014年,鲁博和位于原北大沙滩红楼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并,因鲁迅曾在北大教书,两馆合体更全面展示了鲁迅在京的工作生活。

陈列厅院子的东侧现在被辟为鲁迅书店,西侧矗立着美国左翼作家兼鲁迅好友史沫特莱、鲁迅留日期间恩师藤野严九郎及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雕像。沿着雕像边的小巷继续向西走数十步,便行至鲁迅当年所住的故居,门上还嵌着西三条21号的蓝底门牌,墙上镌着由郭沫若书写的“鲁迅故居”四字。穿过门廊,眼前是一个整洁方正的小四合院,灰瓦灰砖,红漆门窗,衬着院中鲁迅植于1925年4月5日(民国植树节)的两株高大遒劲的白丁香枝干,显出清朗旷远的气象。北房正中是起居室,起居室后面凸出来的一间,便是被鲁迅戏称为“老虎尾巴”和“绿林书屋”的卧室兼工作室。

“老虎尾巴”面积不到十平方米,陈设简单,只有一桌、一椅、一柜、一榻。书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便是《秋夜》里小飞虫“撞得丁丁地响”的那盏。书桌上方墙壁上,正如《藤野先生》一文所述,悬着一幅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此外,墙上还挂有青年作家司徒乔反映底层疾苦的《五个警察一个〇》等美术作品。至于鲁迅的床铺,更是十分简易,仅是在两条长凳上置一木板,上覆薄褥。唯一特别的是枕头,枕套上绣着“卧游”二字,是许广平的手作。透过后窗,可望见后园景致,园中有一口用栅栏围起来的井,井后是一丛同样由鲁迅种植的黄刺玫,时值寒冬,枯枝仍见繁茂,缭乱而倔强地向苍天伸展,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就在这个四合院中,在“老虎尾巴”书桌的煤油灯下,鲁迅写出了《彷徨》《野草》《朝花夕拾》中的多篇名作,延续着他文学创作的勃发期和创新期。但这期间,愈发黑暗的现实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学界风波、兄弟失和等原因,让这些作品又呈现出与此前“呐喊”不同的风貌。如黄乔生所说,这是鲁迅一生中最苦闷的时候,文字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真实地描绘了他在悲观和绝望中的挣扎,或沉入内心深处,隐微传达忧郁绝望的情绪,或潜回青少年记忆,寻找些微光明与美好。也是住在这里期间,鲁迅介入了女师大风潮及“三·一八”事件,接触现实,鼓舞斗志,写出一系列后来收入《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的论争文章,开启了他到南方以后的主要写作类型。

在北京的十四年,对鲁迅有深刻的影响。黄乔生说,鲁迅作品境界高、品位正、视野广、用情深,这些特点都与北京的环境有关。北京传统文化深厚,图书资源丰富,在教育部任职时负责多项文艺工作的经历,助鲁迅形成了纯正的品位和开阔的视野。的确,自他1918年在写于绍兴会馆的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上首次署名“鲁迅”,他就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深刻联系,正如黄乔生所言,“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是成就鲁迅的关键所在——他正是在这里开始叫‘鲁迅’的。北京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和代表城市,是中国文化新旧转型、推陈出新的典范城市,鲁迅见证、参与了这个转变过程,他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