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艺术家的商业共同体

艺术家的商业共同体

2012-05-07 08:04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画家卖画赚社会的钱,赚收藏家的钱,赚行贿者的钱,近些年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有人开始打这些发了财的艺术家的主意,想办法赚画家的钱。

最近一段时间,发疯似的媒体天天给也算艺术家的笔者来电话,一天就有好多个,要为我宣传要让我出名。天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我的电话!关心我的从所谓“中央电视台”,到台湾“东森电视台”,从著名网站如新浪网,到著名出版社所出“大红袍”,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然后数不清的著名与不著名的电视台、网站、出版社、杂志社、拍卖行纷纷来电话,来信函。如来的是电话,你可以听到世界上最亲切最温柔最体贴最动人的声音在给你说话,让你最初的感觉是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学生乃至情人在对你说话。“×老师,好久没听到你的声音了,最近在干啥呀?”就凭这温柔的问候,你都得集中注意去辨识,谁呀?至少折腾你10秒钟,你才会觉得不对劲:不认识啊,这人!然后才说我们要为你服务。没名的让你出名,出名的让你出大名,已经有大名的则提供优惠服务。然后把今天美术界的大名头人物在你面前一展示,是啊!没错呀!这些大名头全中国都知道的呀!再问,“收费吗?”“是有一些必要的制作费,但不多。”“多少?”“只有几千元”,到发来邮件,五六千,七八千!电视台就不同了,“您是大名家,我们专门派个摄制组来纪录和介绍您的艺术”,诚恳得让你不感动都不行。但这种感动,是几万元钱也打不住的!又如,要帮我出画册。“我们为你出‘大红袍’”。“你是人美社”?“不是。出版不是放开了吗,你是大名家,‘大红袍’可以出的”。我知道他在骗人。以前也经常收到邀请发文章,邀请出书、办展、拍卖的信件或电子邮件,但最近太特别,天天都有好几个。这样算下来,这国家少说也有数千家这些热情的媒体成天在游说艺术家出名——媒体打起这些发了财的艺术家的主意了。这让我想到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年头,国家经济好了,艺术家恐怕也该算最受益者之一了。但受益太过,又觉得画界太像商界。绘画论尺卖,亦如农民白菜论斤卖。本来都算劳动人民,画家也要吃饭,卖自己的劳动产品也无可非议。但绘画又毕竟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之精神是首位,商业价值是附加值,与商品生产还不完全一样,心思不能主要用到赚钱上去。商品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在服务社会中赚钱,社会价值是商品价值的附加值。商人的社会价值还往往表现在赚钱以后拿赚得的钱服务社会(如公益、慈善),故商品生产必须先考虑赚钱。像中国首善陈光标,其公司必须赚钱,赚很多钱,才有条件拿钱做善事。而画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应该是如何体验社会、如何传达感情,而不应当是卖画赚钱。

现在的画家已经极像商人,不仅定出自己的价格,且价格随市场变动而变动,还要随时研究自己(或委托他人研究)的行情,出版对自己作品市场价格研究分析的出版物,以表明投资自己有升值的空间,俨然一家公司的股票行情分析师。至于委托他人在拍卖市场上当“托儿”以炒作自己价格,或依托他人标高自己的名声,最终都是为了卖得好价钱。画家不好好画画,心思成天就在如何经营自己的画价和名声!这才有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些俨然老朋友般的媒体,他们就是为了炒作你的名声而应运出现的。画家的虚荣心现在算是极度膨胀。你只要与画家打交道,不管有无本事、有无名声,随便甩出一张名片,都会吓你半死。一次某山区县城的画家递我一名片就让我愣了半天。名片上分明有香港某画院名誉院长、太平洋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某画院院长……一大堆响亮头衔,俨然一隐居山野的大师!又让人想到钱钟书《围城》里偏僻县城旁的“欧亚大酒店”。

画家要虚荣,就有媒体给你虚荣;画家要名声,就有媒体帮你制造名声。这当然是商机,这就有些像与商业公司共生的广告公司一样。既然画家已经是商业公司,那你就必须有广告公司为你广告!上述那些“老朋友”就必然会随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也算商业规律使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