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那些年的“小人书”情结

那些年的“小人书”情结

2012-05-14 08:0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那些年,最幸福的是,有连环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的陪伴;那些年,最惬意的是,放假沉浸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如痴如醉;那些年,最焦急的是,正看到兴头上,家长突然把灯关掉,心就停在了书的那一页。

曾经,连环画(即“小人书”)风靡一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发出过指示:连环画不仅孩子看,大人也看;识字不多的人看,有知识的人也看。由此开创了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连环画创作出版的辉煌时期。以至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里,几分、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成为了“50后”、“60后”、“70后”的启蒙读物。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外来的卡通漫画势力的“入侵”,加上连环画本身脚本多出于改编,以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流于粗制滥造等原因,连环画在辉煌了近半个世纪后突然“休克”,从大众视野走向了收藏市场。连环画的境遇这样,年画、宣传画也如此,遭受时代的冲击而后日渐没落。

连环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有人认为,大众通俗文化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正如年画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挂历也只是昙花一现。“小人书”在媒体发达的今日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进入了“终结时代”,即便连环画有重出江湖之势,却再难以满足年轻一代的精神需要了。

实际上,许多知名画家的早期创作,都与连环画有关。陆俨少、贺友直、程十发、刘旦宅、刘继卣、丰子恺、罗工柳、古元、叶浅予、朱新昌……这些在中国当代画坛响当当的人物,当年都在方寸天地中耕耘过。

回望当初,连环画能够在一段时期内如此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本身来源于生活。在有限的画面中,反映出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使得其历久弥新。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艺创作需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再看看现在的艺术作品,闭门造车、脱离现实、跟风炒作、商品化、低俗化……怪象频见,所谓的艺术家,恐怕早已忘却了最初所追求的艺术的根本。

如今,当连环画只能在旧书摊前搜寻到时,一场场“国际动漫节”却在各地陆续上演,其火爆之势,让人不由心生念想:中国动漫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连环画”?

事物发展都是相对的,“从中心走向边缘”,这也是连环画留给当下的思考。中国动漫要有健康而乐观的未来,就需要抓住时机,在艺术创作上提升层次。摆脱低质量、低投入、信息量少、格局小、创意贫瘠、人物关系浅显、理念式图解、说教气浓厚、画风粗糙等标签式缺陷的同时,蕴涵中国式哲学思考,作品方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