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私人美术馆:行走在煎熬与期待之间

私人美术馆:行走在煎熬与期待之间

2012-06-11 10:35 文章来源:新民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随着艺术品市场热度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艺术似乎越来越热衷,各种美术机构也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私人美术馆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也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不久前,在采访我省最大的私人美术馆卢禹舜美术馆时,记者听到了一句很伤感的话。卢禹舜对他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应该尽快建立起美术馆的生存和运营机制,如果只靠我作画、卖画的钱来养它,有一天我死了怎么办?”这是一句沉重的叩问,同时也道出了当今所有私人美术馆的生存现状:它们正行走在煎熬与期待之间。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民营美术馆建设试验期。成都的上河美术馆、沈阳的东宇美术馆、天津的泰达美术馆以及具有半官方半民营色彩的成都现代艺术馆等都曾有声有色地活跃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之后又都因缺乏后续发展资金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2003年前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大面积复苏,各种名目的民营美术馆丛生。画家聚居地宋庄,就一下子涌现出来八家民营美术馆。不过,除北京今日美术馆等少数机构已站稳脚跟之外,大多数或烟消灰灭,或名存实亡。而能生存下来的私人美术馆都是因为背后有雄厚的资本作为支撑。如2002年建立的今日美术馆,就是地产精英张宝全为当时他的项目今典花园能够具有文化品位建设的。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的“昊”美术馆的出资人说,当前私人美术馆面临的首先是生存的问题,因此,他们的经营战略是建设最有艺术性的酒店:“舒适一日,艺术一天”,也就是那个“昊”。这样捆绑式的做法,一方面让美术馆的场地、运营费用有了自有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让美术馆成为酒店的魅力所在。

雄厚的资金支持是私人美术馆良性运行的基础。以美国的博物馆为例,美国的博物馆分为公共博物馆和私立博物馆两种,其中,私立博物馆数量占到60%以上。据统计,美国博物馆、图书馆每年的预算超过50亿美元,政府的拨款只占1/3左右,而其他费用支出全部来自个人和团体的捐款及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的支持。

而我省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卢禹舜美术馆和于志学美术馆,都缺少雄厚的资金支持,他们都是画家为了完成他们的文化理想自掏腰包建设的。还记得9年前,当卢禹舜美术馆开工后,记者去采访他时,他就是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点彩泼墨。那时他的一幅幅画作变成了美术馆的一砖一瓦。当时卢禹舜对记者说,当他看到那些青年教师很难找到场地举办画展时,看到学生们张着渴望的眼睛寻找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时,他的心在钝痛,生他、养他的黑土地,需要一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艺术平台。可以说,今天他的理想正在实现:6年来,他们先后承办了大中型美术展览50余次,2011年,承办的“八荒通神哈尔滨中国画美术双年展”,使哈尔滨成为继北京、上海、南京之后,第四个以城市命名举办国家级专业美展的城市;之后,卢禹舜又出资数百万元为美术馆承办“2011年全国中国画画展”;同时,哈尔滨国际文化节暨中泰艺术交流展、中韩水彩交流展等活动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的知名艺术家。卢禹舜美术馆正成为我省美术创作、艺术研究通向全国和世界的文化平台。但为此,卢禹舜和他的家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卢禹舜的妻子王艳告诉记者,6年来,家里的所有积蓄都变成了美术馆的一吨水、一度电及员工的每个月工资;6年中,他们共拿出了近2000万个人资金用于美术馆的生存和运行。

无论是展示、收藏,还是进行美术研究,都是一项庞杂而艰辛的工程,记者在为卢禹舜、于志学这份拳拳的赤子情怀感动的同时,也有一份担忧:因为这种公益性事业只靠画家一个人的付出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许多从事美术馆管理及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的加盟,还需要政府的温暖呵护和扶持,更需要社会资源的援助。只有这样,那些为我省文化事业做出过无私贡献的私人美术馆,才能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