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画家张雷平:艺术是时代的回声

画家张雷平:艺术是时代的回声

2012-06-18 11:11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是时代的回声。不同的年代,我们有不同的艺术追求。

大学时期,我以学西方绘画为主,俄罗斯绘画体系影响了我,出于年轻心灵的好奇和敏感,我又被图书馆里的印象派画册吸引,我用画毛主席像剩余下来的颜料在宿舍里悄悄地临摹。记得有一次在外滩写生,天气渐渐地暗下来,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都亮起了灯火,倒映在水里,平日清晰的一切,此时朦胧而神秘地闪烁着,我急切地把眼前的感觉倾泻到纸上,跳跃的色彩、爽朗的笔触,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生动画面。那情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凭“直觉”作画,把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留在自己的作品中,是我艺术起步时的向往。

大自然,雄伟、壮丽、广阔、有力……

或许是我对过去了解不够,但是,在如此壮丽的大自然面前,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情。眼睛啊,多看几眼;脑子啊,记录下我的激动;想象啊,展开你的翅膀;笔墨啊,给我以表现力量。笔在宣纸上行走,尽情地写,尽情地画,脑海里浮现的是山、是水、是花、是草。笔在行走,色在奔腾,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山、不是水、不是花、不是草,是情、是韵、是神、是味、是节奏,是我生命的颤动。至此,我的作品已完全从吴派风格中摆脱出来,我自然地把山水与花卉结合起来,并把笔触伸向苍山峻岭。《峭壁崖花》、《峡谷系列》、《海礁》、《古城遗韵》等作品就是这时期产生的。无意中,我的一部分作品进入了半抽象状态。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下笔方有神。改革开放为画家打开了国门。

虽然机会到来之时,我已人到中年,不可能走得很前卫,但是我会有选择地汲取西方于己有用的东西。同时民族文化的底气使自己目标明确而自信。我庆幸自己受过东西两种艺术教育,庆幸自己有过一边学中国传统,一边翻阅西洋画册;一边向老画家请教,一边与青年油画家交朋友;一边看中国绘画展览,一边欣赏西方现代艺术的经历。我看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共同切线,那就是艺术的本质和精神。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艺术的精神是向上的。

摆在我面前一件可行的事,就是赋予传统中国画以新的表现方式。把传统(中国画)推向前去,融入现代。这个现代,是渗透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这个现代,是以视觉新鲜经验为标志的现代;是创造的、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现代。在中国绘画的宝藏中,不论是技法,还是画理,都包含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不少西方有名画家从中得到了启发和借鉴。

2000年后,我创作的《前程》、《盛开的白玉兰》以及近年来创作的《山田》系列、《黄土》系列等,就是这样想法的尝试。从笔墨、构图、形态、意趣走向现代图式、符号,强调了线的旋律,墨的舞蹈,画面空间的音乐性,营造自己绘画图式的新天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