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治中公馆变身“天价豪宅”被媒体披露:开发商在张公馆原址新建的两幢小楼,通过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
从这些年来的遭遇来看,张治中公馆经历了年久失修、结构老化、违规重建、非法拆除,以致到今天变身“天价豪宅”的命运,可谓命途多舛。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历史文物建筑,张公馆不但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也没有被很好发掘,最终沦为商业地产的牺牲品,让人充满叹息和无奈。
像张治中公馆这种文物建筑所遭受的悲剧性命运,如今已并非个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存都在“维修性拆除”或者“保护性拆除”的幌子下惨遭破坏。张公馆这座著名的文物建筑变身“天价豪宅”,暴露了对待文物建筑急功近利的态度。文物遭受的大破坏,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严重戕害。
比如,有关部门曾经对张公馆被“非法拆除”给予的处罚仅仅是“罚款25万元,责令改正”,这种处罚力度根本不足以遏制“拆旧建新”牟取商业暴利的冲动。在对待这些珍贵历史建筑的保存方面,文物主管部门的无奈和有关部门的失职及监管的缺位是显而易见的。
一座城市的文物建筑是这座城市的一种文化标志,在历史和文化的意义上,在公共生活意义上,它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的代言者,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气质、性格和内涵,可以让城市赢得尊重、赞叹,还可以作为公共建筑发挥对市民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作用。所以说,像张公馆这样的名人故居的文物价值,是难以用金钱估量的。
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如此谈到对城市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走过一栋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历史建筑,这栋历史建筑会不会被推倒铲平,或是重新修复、风华再放,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记忆公共财产,由我们的历史态度、文化态度来决定。
这种郑重的告诫是不能忘记的,任何对待文物的非理性行为,任何因商业化行为和大兴土木等短期利益而置文物保护于不顾,都是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