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到英国看博物馆:展品丰富环境优越

到英国看博物馆:展品丰富环境优越

2012-07-10 09:19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随几位在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参观大英博物馆,感触颇多。

1759年,伦敦成立英国国家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之后英国人继续收集了大批珍品,中经扩建,1840年代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开馆后的两百多年间,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一直免费对公众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时间。

博物馆展品之丰富,环境之优越让人赞叹:一百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一千三百多万件。其中著名的有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夏洛蒂·勃朗特的情书……大到非洲的两座石头雕像,小到医用针头,都保存在最适合的环境中。我在剑桥访学,无所不在地感受到英国人珍藏文物的浓厚意识。如果你在剑桥、牛津参观,主人介绍的重点必定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东西。很多学院的大门和建筑看起来十分陈旧,但庄严厚重。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生进出的大门正中的门槛石头,因行人长期踩踏而深深凹陷,却也呈现出学院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我更赞叹英国公民与博物馆之间的情感。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汉斯·斯隆爵士的71000件藏品。1823年,乔治四世将其父亲的图书馆(国王图书馆)作为礼物捐赠。除了王室,社会收藏者的捐献也是络绎不绝。英国的博物馆很多,相关产业也比较发达。仅在剑桥郡,就有菲茨威廉博物馆、技术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动物学博物馆、地球科学博物馆、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彩色玻璃博物馆等三十个博物馆或艺术馆。身处这样的环境,犹如漫游在知识的海洋。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厅,我的心情五味俱全:感慨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瑰宝掠夺之残酷,也哀叹免遭掠夺的瑰宝或毁于国内内战,或灭迹于激进而非理性的政治运动(如“破四旧”运动),或风化朽坏于人们的漠不关心……它们连博物馆的门都没进过。眼下的工业化、城市改造轰轰烈烈,隔三差五就能听说哪里又有文物古迹“樯橹灰飞烟灭”。

博物馆,可育人于“无声处”,可营造国民文化底蕴,更可见一个民族尊重历史的程度。若我们忽视前辈留下的珍宝,恐怕后人也会对我们今日的“创造”嗤之以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