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王璜生:免费时代更要求专业化美术馆

王璜生:免费时代更要求专业化美术馆

2012-07-10 09:38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从去年开始,美术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近日又有新政策出台,2012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宣告了美术馆免费时代的真正到来。免费时代将给美术馆带来什么新挑战?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十年之久、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在接受《信息时报》专访时表示,免费开放能鼓励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是好事,但同时也要警觉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美术馆的专业性是否足够,美术馆是否能保持自我生长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否保持自己的品格和专业坚守。这些问题对美术馆自身和公众而言都非常重要。

免费未必是扩大美术馆影响的最好办法

信息时报:从去年到今年,美术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最近又出台政策,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据你的观察,这个措施会给美术馆带来什么问题和挑战?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是好事,中国的普通观众离美术馆还是太远了,这个措施有利于鼓励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从国家长远发展的眼光看也是很好的,可以提升公众文化基本素质和社会总体的文化水平。

但是,我们特别要警觉的是:首先,美术馆是一个知识生产、思想/艺术生产的专业文化机构,它“生产”的产品即展览、讲座、相关活动以及由后台的工作,如典藏、研究而带来的知识滋长、传播等,它是一个知识聚汇、交换,授受双方相生相长的场域。美术馆能否提供给公众具有再生性意义的知识内容,公众走进美术馆后能否参与这种“聚汇”,以主体的身份,与美术馆所提供的思想艺术资源,发生交流、碰撞,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最关键的。这里面,主导方是美术馆。如果美术馆的展览、活动质量不高,甚至较差或很俗很烂,那么,观众越多,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越大,“视觉污染”会更严重。

第二,美术馆不是商场,不是公园,而是有专业性要求的文化交流场所。公众走进美术馆,应该有一种与逛公园、逛市场、商场完全不同的心理期待,它是一种精神漫步,有待于与艺术品发生精神、情感和心灵的交流、对话。让所有的人都随意走进美术馆,美术馆如公园、商场那样普通,美术馆独有的功能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丧失。美术馆在保持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也为专业人员服务,这些都要求美术馆具有其专业性品质。从展览环境、欣赏条件到提供的内容,需要有专业的展示方式,专业的视觉要求等等。

从一个美术馆专业管理者的角度,我觉得,免费政策未必是扩大美术馆影响的最好办法,有时候,全民皆兵,反而使真正的“兵”的涵义丧失。

信息时报:你在7月3日参加广东时代美术馆“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国际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中强调将美术馆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和运营,为什么会借用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来形容美术馆,强调它的自我生长和发展?

王璜生:美术馆的确是一个有机体。从精神独立、学术自主,到展览、收藏、研究的自我运作,的确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体。美术馆应该有自我生成、自我创新、延续发展的能力,有自己从场所、资金、设备、工作人员到观众所构成一条良性的生态链。一方面,美术馆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美术馆作为国家的公益文化机构及文化保护机构,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和优惠政策(制定美术馆的经费拨款、税收政策和管理、监控体制等),是义不容辞。另一方面,美术馆还需有自我生长发展的能力,不是单纯靠政府的供养。如果那样,美术馆将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美术馆应该以一种自主自觉的方式参与社会互动,激发美术馆自身的专业活力,实现美术馆的社会职责。

目前,随着免费开放、国家和地方政府经费补贴甚至全包,一些还采取收支两条线等政策的实施,美术馆的形势“一片大好”。本来有政府的支持当然是好事,但目前国内很多美术馆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程度还很低,这种政策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大锅饭”问题,美术馆无所作为问题。我认为,作为现代美术馆,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一方面要接受社会的评判,另一方面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欧美国家的美术馆馆长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找钱,募集资金。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要学会去找赞助,去找合作伙伴。如果只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不少美术馆主动寻求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的积极性势必降低,认为既然政府拨钱,收入也要上交政府,美术馆何必找钱。时长日久,这种依赖会使美术馆失去自我生长、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在广东美术馆的时候,常常找赞助办展览,必须向社会推销自己,同时要考虑如何回报社会。要想怎么做好一个展览,包括门票定价多少,把握公众消费心理等。赞助是美术馆与社会发生深切关系的一种方式,美术馆与社会的合作不仅是向社会推销自己,也是让自己接受公众社会检验和监督的有效方法。这个过程有各种动力,它会促进美术馆思考社会需求是什么,同时检验自己是否做得好。对美术馆来说,观众重要,导览也重要,但这种社会监督、评估机制、与社会互动与制约的机制更重要。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意识,才有可能办好美术馆。如果只会向政府伸手要钱,听领导指示办事,甚至为了得到相关机构给的钱,投其所好,曲意迎合,这样的美术馆只能是一个没有独立品格、平庸随俗的美术馆。做文化事业,应该有自己的品格和专业坚守。

普及推广是消除美术馆与观众隔阂的重要方法信息时报:你刚才提到中国的公众离美术馆还是很远的,你主事美术馆多年,对于缩小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隔阂有什么心得吗?

 

王璜生:这要靠长期的积累,美术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2008年广州三年展,主题是“与后殖民说再见”,本来是一个学术性比较强、主题比较晦涩的展览。但是这个展览呈现之好,观众参与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公众界都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这与广东美术馆十多年来的社会铺垫不无关系。那十多年间,广东美术馆坚持关注当代艺术,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展览,培养了一批观众、受众,在公众中极有口碑,形成广泛的社会接受基础。这是2008年广州三年展能获社会普遍好评的重要原因。其次,美术馆需要有强有力的公共教育推广部门,要在建立观众群、观众朋友圈子方面做文章,花力气。与公众形成对话和互动的关系。这两天我看微博,广东美术馆的儿童美术培训班,去年是从凌晨四点开始排队报名,今年是从前一天晚上9点开始排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东美术馆在市民心里的位置。这项少儿美术培训班工作是广东美术馆开馆不久就办起来的。

当代艺术可以有多种方式与普通观众接触,关键在于如何导览,如何引导,让彼此都能参与其中,可以让艺术家直接与公众对话。我去台北参观台北三年展的时候,看到香港艺术家白双全的作品,题为“带艺术家回家”,艺术家就坐在展厅里,公众可以带他回家,回家的一路可以交流,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方式能让观众对当代艺术有更深了解,给他们提供更自由、更另类的感受空间。

美术馆要做普及、推广工作,这是消除美术馆与观众隔阂的重要方法。1998年我在广东美术馆做了赵无极的展览,赵无极名气很大,但公众对抽象艺术很陌生。当时我亲自写导览词,做导览小册子,收集、摘录关于抽象艺术的知识资料。这些资料现在还存在我的电脑里。

信息时报:目前你主事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有一个面对公众的常规项目:美术馆之夜,据我所知,广东时代美术馆也举行过类似的活动。这是为了让公众与美术馆加深互动的项目吗?

王璜生:美术馆之夜是我受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的启发建立的项目。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大概每个季度有一个周末,从下午4点钟开始免费开放,平时是收费的,只有这一天免费开放,参加活动的主要是年轻人。馆方会围绕当时正在进行的展览组织相应的活动。他们的美术馆之夜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现在还处在学习阶段,已经做了几场了,每次活动就配合当时的展览或特定的主题,包括表演、脱口秀、抽奖、参观展览、导览等,还加进了公益活动,邀请北京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及父母一起参加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公众能用另一种方式认识美术馆,走进美术馆。

要专业到每束灯光每种字体都有讲究

信息时报:你一直强调美术馆的规范化,美术馆的专业性,怎样才能让公众在进入美术馆后感受到这种专业性?为什么公众需要这样的专业性?

王璜生:我曾经说过,美术馆要以最佳的状态来为公众提供最佳的服务。美术馆本身应该是非常专业的,专业到展厅的每一束灯光,展板上的每一种字体,都要讲究。我去美术馆有时听到公众大声喧哗,保安人员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自己也用对讲机大声对话。展览前言、各类标题的字体也用得乱七八糟,语句不通顺。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细节,人的审美水准是在细节中培养出来的。美术馆就是要告诉公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就应该怎样才叫美好,从视觉到情操到生活方式,都是需要慢慢熏陶和培养的,这叫潜移默化。

信息时报:你曾说过,中国的美术馆与世界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却是目前各地兴起的美术馆建设热潮,你认为在这股热潮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王璜生:中国的美术馆不算多。近十多年来,建美术馆成为一种热潮。能建更多更好的美术馆当然是好事。不过也要看到,这股热潮背后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的动机,比如有的是为了圈地,有的是想向政府揽钱,有的是想忽悠民间资本。

美术馆能建成是好事,但如何办好美术馆更重要。如何做好规划,怎么运营管理,美术馆就业人员如何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如何以专业的水准办展览、做收藏研究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水准都没有,只想多办滥办,这样的美术馆,可能是一种浪费,甚至是一种社会危害。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