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吕军:把最精彩的雕塑留在深圳

吕军:把最精彩的雕塑留在深圳

2012-07-13 10:22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绽放》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年度大奖,作为这件作品的主创者,雕塑艺术家吕军对公共艺术和深圳的文化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近日,吕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作为深圳培养出来的雕塑艺术家,他要把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留在深圳。

“沙漠”中孕育自己的力量

早在1990年,吕军在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就毅然选择来到深圳,他说按当时的说法,深圳是一片“文化沙漠”,他正是在“沙漠”中孕育自己的力量的,但他的体会深圳并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

吕军认为,仅就城市雕塑或称公共艺术领域而言,深圳就积聚了大批人才和精品,一直走在全国前面。早期深圳著名的雕塑作品,如潘鹤的《孺子牛》和郑建平的《闯》,很精确地诠释了深圳精神。

但吕军认为,早期的深圳对公共空间艺术的认识度并不够。1999年,孙振华等人创作了大型群雕《深圳人的一天》,城市雕塑开始大批量出品,大众才开始了对公共艺术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9年,深圳市雕塑院更名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承担公共艺术的研究、策划、推广工作,开展公共艺术创作,这是全国首个公共艺术的专业机构,标志着深圳在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领域又先行了一步。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切入点

谈到自己20多年来走过的艺术道路,吕军感慨万端,他说自己所学为正规的城市雕塑专业,但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最初只能从市场打拼开始。吕军在深圳做过广告设计、印刷、室内装潢等各个行业,但他始终明白,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早在1986年,吕军即创作了雕塑《baby系列》,他探索以视觉连锁的方式,连续传递未被世俗污染的童真。1997年,吕军在深圳成立了天嘉艺术公司,开始接受酒店、住宅等小型雕塑制作,但正是这些作品,拓展了深圳人的公共艺术视野。

吕军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一直在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商业、艺术与公众之间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吕军的机会来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深圳的房地产业进入兴旺期,吕军及其团队开始介入社区雕塑艺术,他说,华侨城、万科、金地……80%的深圳社区都有他的作品。深圳人的公共视野更为开阔,艺术欣赏能力更强,吕军认为,这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变为可能。

2010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为提升城市景观,福田区建造了一批城市雕塑,这批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不乏名家之作,其中即包括吕军设计的《绽放》和《太阳花》等。

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吕军认为,深圳的公共艺术从质和量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深圳是世界设计之都,经过30多年的积累,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城市雕塑艺术家,但是深圳仍然缺乏文化自信,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像戴耘这样的雕塑家,在外地知名度很大,在深圳反而得不到足够的信任。

吕军本人也一样,他是一位在深圳成长并正在走向全国的雕塑家。应江西井冈山市的邀请,吕军20多次登临井冈山,经过艺术沉淀创作了代表井冈山精神的大型雕塑《井冈红旗》,这尊作品获得2008年度中国城市雕塑优秀奖。随后,他又为吉安市创作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吕军说,目前仍有多个城市的雕塑作品等待他去创作。

在谈到公共艺术时,吕军提到了“场域精神”这一个概念,他认为作为一位公共艺术领域的作者,应该把自己的审美个性融入到大众审美或者说公共审美之中,融入到公共空间和人文生态的审美之中。他认为,“场域精神”是公共艺术价值的体现,他举例说,自由女神塑像是美国精神的体现,孺子牛则是深圳精神的体现,这两尊塑像如果不摆放在合适的地点,其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同样,《绽放》这件作品,体现了对开放空间、对岭南水文化的理解,如果不放在深圳这个特定的地点,其意义就会弱化。

吕军说,通过多年以来对公共艺术的探索,他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内核的反映,因此它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感。他说,深圳已经走过了30年的辉煌,他本人是从深圳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对这座城市存在着故乡一般的依恋,他愿意把自己人生最辉煌的东西留在深圳。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