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大卫身上的马赛克

大卫身上的马赛克

2012-07-16 09:3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在京展出的著名裸体雕塑“大卫·阿波罗”时,以马赛克遮住雕塑的敏感部位,新闻一播出,即被广泛传播。7月6日15点54分,新闻直播间复播此条新闻时,将画面中的马赛克抹去,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热议。有论者认为:裸体形象是西方古典美术中常见的题材,古希腊、罗马美术中塑造的人体美,是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的反映,人物雕刻是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以人体为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均衡,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也有观点认为,艺术品除了艺术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尤其是在影响力广泛的公共媒体传播,需要注意当代的社会风尚和观众群体。”

@7月10日,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新闻官表示,央视或是为保护最敏感的观众群体,可以理解。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辛可:裸体雕塑是西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用来表现历史事件、故事、思想、情绪等,也表现身体的健美、情爱和性感等,没有淫秽的含义。

@李女士:中国讲究含蓄美,在公共媒体公开播放全裸雕像似有不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蔡志松:不建议媒体对作品打马赛克。大卫·阿波罗雕像作为一件艺术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媒体播出应该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品所表达的思想。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某报记者的采访,就“央视马赛克事件”表态,“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我觉得国人素质30年来提高很多,大家看雕塑首先欣赏整个雕塑的艺术成分”。

@中国美院杨振宇: 很恶搞啊,很欢乐啊。不过我们对于西方的艺术传统的确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就像隔了厚厚一层马赛克一样。

@虾米晴雨33: 不赞成打马赛克!如果央视没打马赛克,可能新闻就平凡地从我们眼前掠过,现在大家议论纷纷,很明显就是央视画蛇添足了!大卫毕竟是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我们为何不能以一种纯艺术的角度去报道它呢?

@邓志深大朋友:一件好的艺术品,添加了东西后就已不是原型;既然是艺术品展示,何需多此一举?体面的说法就是保护观众群体,不体面的说法就是对原作的不尊重。

@Hello老张:重播时把马塞克去掉了,说明央视有错就改,也挺好的。

@_冈州大盗_:稍微学过美术的人看这个都只会看到:线条、比例、光影、结构、肌肉、骨骼这些。其实嘛就同眼耳口鼻一样,属于人体器官结构,大家都生得一样啦。

@迷途生活:艺术与色情是不同的。要以欣赏艺术的眼睛去看艺术,如果你戴有色眼镜看艺术,穿得再多他都是裸的!

@伤齿龙:央视的这场马赛克风波,其实很有典型意义,它可以给我们一种参照,就是,某些裸体艺术品进入大众传播时,如何掌控尺度。3小时前的马赛克与3小时后的去除,说明了哪怕作为标杆的央视,对这样的尺度掌控都是“无标准可依”的。

我理解央视的马赛克操作,我们有我们的国情,而且很多时候,裸体不能登堂入室,得控制传播范围,是我们熟知的常识。包括某些学者称之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写实小说《金瓶梅》,大众也只能购到删节版,包括人体艺术画作与展览,从艺术角度与法律规范,这些画家画裸模与画成后拿来展览,都是被允许的。但是,你能想象一个或多个祼体女人置身解放碑,由一大帮子艺术家摄影家围着画呀照呀,并且任凭公众围观……如果导致某些丑态百出,甚至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算谁的?到那个时候,你能否再来说公众不懂欣赏艺术吗?裸体艺术源自希腊,最初的古典奥运会,都是裸体进行,我们承认裸体的美,但也得看到,现在的体育赛事,都是穿衣的。

开放,要照顾人们的感受,要缓着陆。从20世纪30年代,著名画家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被骂得狗血淋头算来,国人接受这裸体成为艺术,没有多少年头,少见则多怪。正如上世纪80年代,首都机场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含有傣族妇女裸体沐浴的部分,曾一度被覆盖。甚至本世纪初,连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曾想摆放由洛杉矶城市雕塑艺术家苏珊·纳杜里设计的一系列裸体男性雕塑,也因担心保守的美国人不舒服,而用包装纸将雕塑裹了起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