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漫画家张光宇:被滑落的旗帜

漫画家张光宇:被滑落的旗帜

2012-07-20 10:13 文章来源:收藏·趋势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4月以来,艺术界的大展不断,而首推张光宇的艺术回顾展最为难得;展品涉猎漫画、水彩、壁画、插图、邮票、家具、照片等十余种,多数作品也是首次露面,实属不易的是此次展览为已故漫画家、作家黄苗子老先生的临终“所托”。

牵肠挂肚“二十年”

据展览主办方百雅轩总裁李大均介绍,黄苗子生前念念不忘的是张光宇的推广,他曾在病房中对李大钧说“我们国家文艺界的许多问题,尤其文艺方向上的问题,和重不重视张光宇有很大的关系。要是有一个文艺界的诺贝尔奖,用张光宇命名,就会好很多。”于是,当黄苗子在2011年获得“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所颁发的一百万元奖金时,当场决定全部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用于张光宇艺术的出版和推广。

其实,关于宣传张光宇的倡议早在1992年就已发起。那年的《装饰》杂志曾专辟张光宇艺术纪念专刊,而且定居美国的艺术家丁绍光也特意回国,为老师出资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张光宇奖学金”。当时都还健在的著名作家夏衍、画家叶浅予以及漫画家廖冰兄、丁聪等老一辈艺术家纷纷号召给张光宇及其艺术一个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

叶浅予撰文说:“我最早认识的漫画家是张光宇。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有威望的艺术家兼大哥。30年代,对上海同仁画报支持最力、功勋最大的人就是张光宇。张光宇是属于全社会的,应该让社会给予他应有的评价。”

曾受过张光宇提携的著名国画家、壁画家、美术教育家张仃也认为:“张光宇作品的影响力决不小于齐白石、黄宾虹,他在漫画、装饰画、艺术设计上是一面旗帜……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二十年已过,张光宇仍然处在中国艺术的边缘地位,备受张光宇影响的第三代艺术家也早已对其感到陌生;作为上世纪艺术界的“带头大哥”、“时代旗帜”,张光宇的历史仍然有待追寻。

上海摩登与张光宇

张光宇的历史篇章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那时的上海城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被殖民的通商口岸,但在经济上已俨然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世界第五大城市,号称东方巴黎。矛盾在小说《子夜》的开篇章里,曾对当时旧上海的汽车、摩天大楼、霓虹灯广告牌、女郎等现代场景有过大篇幅的描述。这个充满现代魅力的世界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文学家和艺术家,并迅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去法国学习的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庞薰琹业已归国,并在上海美专介绍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的作品,中国现代主义的第一个社团决澜社也已成立,勉勉强强开过四次展览会;但是他们的“现代艺术”只是停留在美专的教室、冷落的展览会以及艺术家的“亭子”中,并没有介入到现代都市生活中。然而当时的社会需求是新建国际饭店的大堂需要装饰壁画,英美烟草公司的月份牌以及成套的香烟画片需要插画,出版物需要画封面……

于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大美术家”,他们不是躲在象牙塔里搞纯艺术,而是积极介入到社会生活中。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美术家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有的成为了革命者、作家、电影导演、出版商、经理、科学家,正是他们促成了文化的交融。张光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医家庭的张光宇,在1914年来到上海,跟随当时上海美专的副校长张聿光学习舞台布景,后来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英美烟草公司任广告绘图员;从20年代起开始为《上海漫画》、《时代漫画》、《十日谈》、《独立漫画》、《万象》、《漫画界》《泼克》等许多杂志创作漫画。相对于其他艺术家,张光宇最重要的价值是他社会身份的前卫性,他以组织者、出版商、设计师的多重身份引导了上海现代艺术的进程。

1927年,张光宇与叶浅予、鲁少飞等成立了最早的漫画团体,并与漫画会成员倾囊出资筹办了“中国美术刊行社”,自画自编《上海漫画》周刊。张光宇为《上海漫画》创刊号画了报头,叶浅予的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首次和读者见面,画刊连续出了三年,发行一百一十期,影响了一大批漫画家。据黄永玉回忆,他从小就抱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不放,而且他父亲送给他的儿童节礼物就是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合著的《漫画小事典》。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光宇又创办了《时代漫画》、《时代画报》和《独立漫画》,这些刊物支撑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造成了旧时代中国漫画界的全盛,后来活跃于漫画界的第二、三代画家都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作。

除了漫画,张光宇还为烟草公司设计烟标、火花;做过服装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家具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建国后,张光宇主持了中央工艺美院的装饰艺术系,并创办了《装饰》杂志。

借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话来说:“张光宇先生是一位“大美术”事业家,他不喜欢把自己封以专一性的头衔,因此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自身的社会潜能与价值,他在艺术上的影响遍及纯艺术、装饰艺术、实用艺术、表演艺术等广泛的领域。”

漫画时代的“大哥”

有一位评论家说:“新文学最高的成就不是诗,也不是小说,而是杂文和小品文;那么,与新文学同一时期的绘画,成就最高的不是油画、国画,而是那些短平快的漫画。”而张光宇的漫画无疑是这个漫画时代的标志。

张光宇的漫画一路追击时政,揭露腐败,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那一时期,他创作的《登场人物》、《开源节流图》、《西游漫记》、《儒林外史》等一列作品脍炙人口,辛辣讽刺了当时的混乱时局,他曾三次举办漫画展,轰动一时,但也因此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威胁迫害,曾携家逃亡香港、桂林、贵阳等地。其中,尤以1945年在陪读重庆创作《西游漫记》最为知名,艺术家借用神话故事,来反映抗战结束前后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这60幅彩色连环画先后在重庆、成都、香港展出,引起巨大轰动,作品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可谓妇孺皆知。

张光宇作为漫画时代的旗帜,除了自身艺术的魅力之外,他也是一大批漫画家的伯乐与老师,如叶浅予、张仃、华君武、丁聪、袁运甫、丁绍光、韩美林等等。叶浅予在闯荡上海滩时,开始尝试创作漫画。后来他向《三日漫画》投稿,一幅《两毛钱饱眼福》的作品被张光宇看中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叶浅予回忆那段生活时说,“尽管我是一个才满18岁的青年,但和张光宇这些知名人士混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此后,叶浅予一直以“老大哥”称呼张光宇。

19岁的张仃也是靠画谋生,但屡被一些漫画刊物退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张光宇画的《十日谈》,决定将作品寄给当时任时代图书公司经理的张光宇。得力于张光宇的提携,张仃在中国漫画界一炮打响,其结果,正如叶浅予形容的那样:“张仃这个名字在30年代初露头角时,漫画刊物的编者们好像发掘到一座金矿,舍得用较大篇幅发表他的作品。”

滑落的旗帜

正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代漫画家的引路人在建国后开始殒落。境遇如同他晚年创作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一样,动画片频频摘得世界各国际电影节的桂冠,而且他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如同米老师、唐老鸭一样,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却鲜有人知道《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正是张光宇。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起,张光宇的就开始被边缘化,这源于意识形态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抗战爆发后,张光宇去了香港、重庆,而与张光宇有着“提携”之情的张仃去了延安;正是这一人生的分道,对于日后两人的命运产生微妙的影响。张仃因投奔革命圣地,获得了党组织的信任,日后成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接管了国立北平艺专,后来历任中央工艺美院的第一副院长、院长。而张光宇则与许多来自“国统区”的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成为新中国改造的对象。

因设计新中国国徽而获得巨大声誉的张仃后来曾回忆说:“我作为设计者,提供艺术意见者为张光宇、周令钊,助理绘图者为曹肇基。张光宇参与提出了一些设计意见,他不同意梁思成先生以‘璧’为基本形象,坚持以天安门为基本形象的构思,而且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尽管张光宇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表现进步,但是不善于言辞他,在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中时常感到苦闷。1965年5月,张光宇因高血压而离开人世。二十多年后,与张光宇有着相同政治遭遇的林风眠、黄宾虹、徐悲鸿等人的绘画艺术被重新载入中国美术史,并获得了开宗立派的地位,而张光宇作为开创装饰艺术的一代宗师却无人问津。

张仃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现代美术史有一大漏洞,主要篇幅叙述正统艺术与艺术家,如中国画、油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而大批杂志画家不在它的视野中。张光宇以及30年代一批漫画家的作品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较之中国画、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或许是黄苗子所说的“文艺问题”,也是法国后现代大师福柯所说的“历史即话语”。但无论张光宇本人的历史如何沉浮,他的艺术已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了。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