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诗意涂纵横
——我读逸人先生书画
文/江楠
逸人的名字叫李旭东,逸人是他写文章的一个笔名,他还有一个斋号叫作“清心斋”,咋一看上去,好像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其实,逸人是一个很洒脱的人,他喜欢喝酒,喜欢书法,音乐,武术,画画,偶尔写点闲适的文章。每每三五知己相聚,品茗谈艺,饮酒论诗,微醺未醉,乘兴挥毫,纵横涂抹,瞬间立就,酒气,诗意拂拂出于纸上,朋友皆惊呼神来之笔!
书画乃小技, 琴棋书画,皆秀才四艺也,从王羲之,李白,杜牧,苏轼,黄庭坚,米芾,徐渭,八大,金农,到于右任,林散之,哪一个不是诗翰风流,才华横溢?很难想象,书法家不解诗情或文人不染翰墨,是何等尴尬之事!然而,放眼当世之书家,要么能书者不能诗,要么能诗者不能书,要么能书者不能画,要么能画者不善书,书于画分离,书于诗分离,书画界追名逐利,“大师”和小丑横行,由此,我甚至开始担忧和怀疑书画是否真的和文化缘尽!直到偶尔读到逸人写的一篇散文,我开始改变了这个想法。下面是逸人先生写的一篇临帖感悟的散文《在宣纸上行走》——
在宣纸上行走,需要如雪的性情,如水的灵性,如江河的胸襟,如长虹的气势。只有笔墨抵达心灵的地方,才会感到笔墨的沉重,人间的沧桑!那经历了人间烟火,远离了浮躁和世俗之气的宣纸啊,历久弥新,温醇祥和。水墨其上,如秋色点染。清旷飘逸,濡墨落纸,或浓或淡,或急或慢,或轻或重,或如云烟起伏,或如江河倾泻。在善书者眼里,一张好纸,就是一片开阔的舞场,可以舞之蹈之,咏之歌之。性之尽也,情之至也。那张满载着灵魂和思想的宣纸,仿佛就是一条奔走的河流,起初桀骜不驯,狂燥不安,最后来到宽阔地,已经恢复平静。火气顿消了,渐趋清淡平和了!
云水是墨,天地如帖,鹅池的淡墨依然狂醉如烟。帖中的书圣,你潇洒而飘逸的身影,穿越千年的夜色,跌跌撞撞,点横撇捺,时粗时细,时倒时卧,随意挥洒之间,就勾勒出一个飘逸洒脱的晋朝。
我日日临帖,曾经想从你“流殇曲水”的清风明月之间找寻找你跌业起伏的身影。然而不能,我的思绪只能漂浮与笔墨于宣纸之间。而你,千年来一直直立行走心境之间。它如秦时的明月,高旋在我的中天。至大,可充盈于须弥。至小,存乎于芥子……
逸人先生这段的文字,洒脱飘逸,诗意盎然,一如其人,透过语言的外壳,直至灵魂,我想,这也是他用逸人这个笔名的缘故吧!
逸人的小楷,取法魏晋,浑融沉着,静穆生动。常以蝇头小楷抄书,信笔写来,诗意盈然。逸人的行书,取法米南宫和王觉斯,揉以汉隶和汉简笔意,纵横突兀,奇异自生,善以长锋羊毫笔作书,用笔飘逸潇洒,气势连绵,有山耸海涌之势!逸人的草书,张扬奇肆,叱咤风云,挥毫濡墨,尺幅千里!在逸人的书法作品里,线条和结构之间的对比,一如他天马行空的文学语言,纵横开合,左冲右突,却又自然天真,和谐浪漫,诗情粲然!
逸人作画,得益于书法之功,他画的梅兰竹菊,构图自然,线条凝练,笔法简洁,取法于吴昌硕,徐青藤,郑板桥诸家。入而化之,以书入画,寥寥数笔,境界自出!
逸人的情感是丰富的,也是沉郁的,他把情感化成一股清泉,流进了文字又挤进了书法,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把斋称之为“清心斋”的原意吧!
江楠,安庆人,作家,诗人,资深艺术评论家
李旭东,笔名逸人,自号清心斋主。安徽池州东至人,幼从师当代名家尉天池。工真草隶。旁涉国画,音乐,文学等。92年创办安徽开泰书法学校。出版字帖《硬笔书法之友》《描红字范》等。先后在《散文诗》,《安徽文学》,《池州日报》,《安徽青年报》。《乐清日报》,发表书法,散文近百篇。现寄居浙江乐清,卖文鬻字,开馆课徒,专职于书法教学,文字工作。
逸人隶书作品:王十朋诗
隶书对联
诗人金元宝先生题逸人签名联,逸人书。
逸人的书画小品,清新淡雅,笔墨简洁,趣味盎然!
宫扇梅花系列
宫扇兰花
宫扇兰花
宫扇竹
梅兰竹菊四条屏
逸人的竹石图
清风徐来
竹石图
竹石图
风雨幻化
兰竹同春
兰竹争春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美誉。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以其清雅脱俗,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品质赢得大众的喜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喜欢梅花,喜欢她的清雅,高洁。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喜欢梅花,喜欢她的热情,浪漫。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喜欢梅花,喜欢她的坚韧,刚强。
兰
兰生于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山野之兰,不暄不闹,不蔓不枝,春兰旖旎,春信纷纷。
以兰入画,寄托的是文人幽芳高洁的情怀。
深谷幽兰,清香淡雅,不以境寂而色逊,不因孤空而色衰。
兰花开放,暗香浮动,不求闻达,独守高洁,寂静而精彩。
元代郑所南画兰,从不画根,呈漂浮之状,云: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郑板桥之兰,乱入蓬草,虽乱而能闻其香,追逐天真,师法自然。
兰若君子,案头有兰,君子之风现也!
竹
文人与竹,向来有不解之缘。
郑板桥爱竹,写竹,画竹,种竹。竹在这位“难得糊涂”的画家眼里,如师如友,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画竹,取其神韵,疏散飘逸,神秀挺拔,别具风趣。有“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老新绿。”的千竿叠翠。又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劲节挺拔!在画家眼里,这些竹子从入眼到入心,皆胸有成竹,提笔一挥,郎朗清竹便跃然纸上,神采飞扬!
东坡爱竹,亦佳句频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语。
蒲松龄爱竹,曾遍植竹于院内,朝夕相伴,他在《斗室》诗中吟到:“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他的窗下,白日里翠竹摇曳,晚间里月洒清辉,竹影婆娑,意趣幽然!
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倚竹而居,以竹为友,何其美哉!
菊
秋水长天,斜阳篱下,秋色正浓,菊花正艳!
菊花,品性高洁,不慕浮华,安于清贫,有隐逸之风。
历来文人皆爱菊。
陶渊明独爱菊,常常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秋菊有佳色”里悠然自得。自陶渊明后,菊花被文人称为“花中隐士”。
大文豪东坡嗜食菊花:“长食枸菊,及夏五月,枝叶老梗,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坡公以菊养生尽在语句之中也”!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亦爱菊,他曾称自己“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未得一菊花佳种,不惜千里跋涉,可见爱菊之切,之真!
农民运动起义领袖,冲天大将军黄巢,不仅爱菊,更以菊明志:“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托物言志,昂扬豪气跃然纸上!
庚子四月逸人旭东于清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