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2012-08-08 11:01 文章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

三十多年前,中国即兴起了全民性的“书法热”,预示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但在当时,“中国书画”并没有形成什么市场,更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太多关注。随着中国的经济情况日渐好转,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世界各大拍卖行的“中国书画”价格一路走高,时至今日,一件“中国书画”作品超过亿元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了。书法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

 

中国书画是传统文化领域里在当代具有深厚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文艺形式。书法的魅力是计算机打字永远无法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书画艺术就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的独特艺术成果,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书画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但是一种理解方式,一种认知手段,也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状态。

书画作为古老的中国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优雅而高超的智慧,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革、磨砺、升华之后,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命形式,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书画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在许多名碑荟萃的展馆里,多方面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增辉溢彩。从唐代盛世长安的书法巨匠颜真卿到现代的关中书法大宗师于右任,可谓群星璀璨,闪烁古今。

清代的社会习俗是以古雅为美,文物之癖、复古情结是全民性的,是发自内心的对古人的全面认同。以“康乾盛世”为背景的《红楼梦》时代,文物市场必然火爆无比。尤其像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一定是令人惊叹的。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写到秦可卿卧室的摆设,简直称得上一个小型博物馆:

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唐伯虎就是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据说,唐伯虎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但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后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因“考场舞弊案”无辜受到牵连,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但唐寅毕竟是文人、诗人型的画家,总能从内心世界找到人生的寄托点,在他三十六岁时选中苏州城北桃花坞,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这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几间茅屋虽然简陋,但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等匾额。唐寅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园内花开时节,他便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

正因为唐寅不苟合于世,风流自赏,才有了所谓“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卖扇记”等脍炙人口的传说。

唐寅一生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淡泊自赏、专事自由读书卖画。正如其诗中所云: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为传统绘画作出了很大贡献,首先综合南北二派,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其二,唐寅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柔结合,意态端庄潇洒,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放纵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另外,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这秦太虚就是大家熟悉的北宋秦观秦少游。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苏东坡赞他“有屈宋之才”。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有“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之说。少游诗词并不去刻意构想、苦心经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天然清新之美。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描绘探春住所道: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米襄阳就是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米芾自幼聪慧好学,十八岁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直到四十二岁,才获得雍丘县令之职。五十三岁始为书学博士。短暂的礼部员外郎是他最高的官职了,所以米芾要把在官场的失意,从书画领域中找回来才能寻得心理的平衡。米襄阳天资高迈,好洁成癖,效法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与苏东坡、黄山谷、蔡京(一说蔡襄)并称“宋四家”,有人总结其书法特点“下笔倜傥纵横,有骨有肉;提处细如丝发,而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而沉着不滞;毫风雄骏,无往不利,使转自如,八面生姿;结字分布,气势飞动,出乎自然,确能不受古人羁勒,发抒情性天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运笔墨于蹊径之外,而自成一派。”米芾的“刷”字,体现出一个快字。所谓“风樯阵马”、“快剑斫阵”、“强弩千里”、“天马脱衔”就是这个快字的最形象的表述也是他不同于其他三家的主要原因。

 

探春房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

这颜鲁公就是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中国唐代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作“书圣”,颜真卿被称作“亚圣”,如果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颜真卿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英勇不屈,骂贼不止,后为李希烈缢杀。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其楷书《麻姑仙坛记》、《勤礼碑》、《多宝塔碑》等,严正高妙,有“庙堂之气”,一千多年来,为历代模范,被称作“天下第一楷书”。

其行书《祭侄文稿》,一纸真情,尽显鲁公一门忠烈,凛然大节,历来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草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所谓“不经意处妙天然”。自首至尾,用笔用墨黑灰浓枯,多所变化,前后贯通,一气呵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右军相提并论,更有甚者——至今尚有人为之叫屈,认为《祭侄文稿》排列“天下第二行书”,只是因为颜鲁公晚生于王右军而已。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唐宋名家的字画在曹雪芹所生活的年代已经进入贾府这样的豪门之家,在当时文物字画流行、全民以收藏文物字画为乐、嗜古之风盛行的时代,字画在民间也是异常流行。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