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组图)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组图)

2012-08-15 10:20 文章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皮影的流派与收藏

特约撰稿人牛双跃本报记者肖鸿

皮影,即皮影戏所用皮制的人物、动植物及各种衬景的平面艺术形象。皮影是演出皮影戏的用具,又是可以独立欣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民间美术品。

 

 

皮影最初用厚纸雕刻,以后普遍采用驴皮、牛皮或羊皮,经过削制刮平,根据角色和衬景的需要设计,经过雕簇、敷色、烫平、装订、罩油等工序完成,风格类似民意剪纸。南宋耐得翁《都城红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即是一证。皮影人一般高约二尺,但手、臂、腰、腿等关节部位是分别雕成后用线连缀在一起的,为了是演出时活动自如;影头单独雕刻,可以与影身置换。雕簇皮影是专门的技艺,要求雕缕精致,色彩鲜明,刻画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张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用色有红、绿、蓝、墨等,每色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表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进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皮影人物大多为侧面造型。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傀儡戏剧种。亦称“影戏”、“影子戏”、“驴皮影”、“皮囝囝”、“纸影子”、“灯影戏”、“抽皮猴”、“滦州影”等。皮影戏主要是影人通过掌签师的操纵,靠灯光透射,映到屏幕上,配合尔器和唱腔进行表演。俗称“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因宠爱的李夫人亡故,因而日夜想念。然而,真正皮影戏的出现并兴盛是在北宋时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当时北宋汴梁城内娱乐场所演出的百戏种类中就有“影戏”,并有著名影戏艺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元代,皮影戏还曾作为军队内的娱乐活动流动演出。皮影戏在明清时得到大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早在13世纪初,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皮影戏便传播到缅甸、暹罗,爪哇等地,14世纪中叶传到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国。15世纪明成化年间传入埃及。17世纪初,明万历年间传入土耳其。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介绍到法国,并传到了英国和德国,它的演出,在欧洲曾轰动一时。清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年),德国大诗人哥德曾于威兰博览会上介绍中国皮影戏,1781年,他还曾主持过以德国故事为内容的皮影戏演出。

 

 

皮影及影戏由于雕簇原料、造型、风格、演唱曲调、流行地域的不同,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变,形成了许多类别和流派,其中尤以陕西一带的牛皮影和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最具代表性。

陕西皮影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陕西即是中国影戏的发源地。有民间歌谣为其佐证:“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家。”陕西皮影明清时享有盛名,许多资料表明,唐山皮影、北京皮影、山西皮影、四川皮影以及东北皮影的起源和发展都与陕西皮影有关。陕西皮影分东路和西路两派。陕西皮影戏的角色很多,东路影人的头部和身子造型,多达三、四百种,西路也有百余种。东路艺人的影头包,按其文武生、文武旦、将帅、官帽、神仙头、妖魔番将等十余个分目。此外衬景还有龙廷宝殿、兵营虎帐、将相府第、绣房楼阁、天堂地狱、神仙洞窟、舟桥野景……等等,从中可看出陕西皮影内容的丰富。陕西皮影的造型和雕簇技艺表湛,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名冠全国。

河北滦州皮影,泛指流行于河北、东北的滦州影戏的造型影人。因最早兴起于河北乐亭县,今属唐山地区,故亦称“乐亭影”、“唐山皮影”。关于滦州影戏的历史,一说自明中叶由甘肃兰州和华亭一带传入;一说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滦州安各庄秀才黄振中首创,以《宣讲拾遗》为底本,一直到清光绪二十年前后,影戏还称之“宣卷”。滦州影戏曾传布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影响很大。滦州影人主要以驴皮制作,其造型风格以北京东派皮影为代表,兴盛时,一般人把北京的皮影也称“滦州影”脸谱夸张,脸形轮廓线条明显,装饰性强,色彩明快,有一套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北京皮影始于清初,也分为两派,一派来自滦州,班社大都住在东城,称东城派(简称东派);一派来自涿州来,班社大都住在西城,称西城派(简称西派)。当时以东派“滦州影”最盛,据载,清同治年间,在北京的一二十家戏社,只有四城毛家湾的“和顺社”是西派,以外便都是东派的领域了。西派影人都着古装;东派旦角全着时装,头髻刻画非常讲究。西派皮影雕工精细,着重刻划不同人物的特征,着重写实,无固定程式。两派影人均采用驴皮雕制,高为七八市寸,早期影人也有高达1尺半左右的。北京皮影发展迅速,有其京都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同时也为宫廷王府所享受。清嘉庆年间,每逢年节和喜庆日子,皇宫、王府便把皮影班传进内宅,供王妃和阿哥们观赏。各王府还出资自备影箱屏幕,聘请著名艺人长期为他们演出。同时,一些王府贵族不仅自己参加演唱,而且亲自设计和雕刻影人,如道光年间贵族郁子安,曾任湖北武昌府的守备,在任3年就刻了一箱北京西派皮影。

 

 

皮影“身价”藏在细微处

除此之外,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还有山西皮影、四川皮影、陇东皮影和湖北皮影。

皮影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植根华夏、影响海外的纯粹民间民俗艺术。因此,千百年来久盛不衰,皮影也成了民间的主要收藏。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博物馆都珍藏着中国的早期皮影。影人的尺码有6寸、9寸、1.3尺三种,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皮影戏发展的历史。一些早期的小尺码作品,具有明代或更早时期皮影人的艺术造型等,在我国已很难看到,而在这里却保存完好。

陕西省西安市的杨飞、李淑文夫妇从事陕西皮影的雕簇和演唱几十年,不但演技高超,而且他们还倾尽毕生心血,收藏明清以来各类皮影精品3000余件,整理皮影史料廿余卷。夫妇二人还藏有所为,研有所成,不但编辑出版了大部头的皮影集,还经常被邀出国考察和讲学。夫妇俩还独创了一种“皮影画”,精描细染,清丽淡雅,券舒风韵,自成一家,遂得到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青睐和珍爱。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