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谭】
福建省漳州平和县近日宣布:一个世界级文学小镇即将诞生。平和县政府准备做大文化大师林语堂这一品牌,拟斥资30亿元将林语堂故里坂仔镇打造成世界级文学小镇。
地方借文化名人搞旅游开发,常常被诟病,而在很多时候由于当地官员的重口味,最后的效果往往沦为社会笑柄。比如这些年人们见识过的那些潘金莲西门庆故里,孙悟空之墓女娲骸骨重现这样的幺蛾子,没有名人制造名人也要上,已经让民众胃口彻底倒掉。
不过,是不是所有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举措都有问题,是不是借名人生财之举都要当头棒喝之?在我看来,也不尽然。像与鲁迅密切关联的孔乙己酒店、咸亨酒店,都已经蓬勃发展好多年,就因为发展得好有品质而成为品牌,不仅被民众接受,甚至有喜闻乐见之感。把鲁迅文化的旅游等等经济价值做到极致的绍兴,也未见有多少非议。有了这些背景,再看看最近沸沸扬扬的林语堂故里建世界级文学小镇一事,在指责声中,我有些不同的话想说。
在我看来,林语堂先生能够成为文化产业,实在是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作为曾经的鲁迅的“论敌”,林语堂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脱敏过程之后,终于修得正果,具有了被地方政府“利用”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对他在中国社会中的名誉和价值的认可,是对长期加诸其身的种种污蔑之辞的拨乱反正。
熟悉林语堂先生的人们都清楚,这位据说曾经险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可谓是一身的“问题”。除了和鲁迅先生反目打笔仗这种“死罪”,其他诸如从小读教会学校,坚持用英文中文双语写作,坚持又西化又传统但就是不革命的美学风格,攀附权贵,娶大资本家太太为妻,还居然长期保持琴瑟相和的感情,还有其最后的归宿等。这种种“不正确”,在过去都是了不得的事情,可在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就会有不同的感观。而此次,地方政府与民间和学术界表现出某种价值观的一致性,更是殊为可贵。
此外,也是更重要一点在于与戾气弥漫的当下,树林语堂等真正的文学大家做标杆,与当下世道人心实在是不无裨益。坦率说,五四以及其后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内在心灵,以及其价值选择,多见扭曲惨淡之处。即使平和静穆之人,在革鼎之后经历风风雨雨,也很难保持文人应有的雅致和从容。反观林语堂,其留学海外的背景和槛外人的身份,恰恰能够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温润从容。读过其文字的人们亦不难体会到林氏特有的对生活的热情。可以说,他的种种精神气质,本来就是今天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稀缺品。
当然,合适成为文化产业和能否真正成为文化产业,成为好的文化产业,做到文化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要拭目以待。不过从目前新闻报道中的种种细节来看,比如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开发,修葺林语堂故居,翻新林语堂文学纪念馆并建设相关产业如林语堂文化博览园、宾馆、温泉等等,都不能说有差。但是无论怎样,让热爱乡土文化,喜听闽南土语的林语堂先生故里成为旅游经典,让他的精神气息逐渐泽被乡里、滋润社会,实在是林先生文学精神遗产与当下社会的双赢,也是对作家林语堂最好的纪念。
□谢勇(广州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