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九城艺术联展于2011年9月10日开幕,经过一年的九城巡展后,参加城市联展的艺术品销售榜单呈现出一个现象———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只在本地有良好的销售市场,一旦跨出自家省份,作品的关注度则大为降低,鲜有外地藏家下手购买。
杭州艺术家陈岚,“意外”地打破了这种“本地热”现象,她的油画在杭州销售14件,共计246000元,单幅售价两万元左右,在其他八省销售60件,共计815500元。成为首届九城艺术联展中,销售量最高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在杭州本地与其他八省市的销量差距,不像一些艺术家那样有着“南北极”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艺术家作品的地域限制。
他们的画作为什么畅销?
陈岚:“睡莲”符合大众审美我的画打动了他们的心
昨日,记者给陈岚打电话时,她正在画画。11月份,她将在杭州举办新一次的个展,而此次个展正是由《都市快报》主办。陈岚说,自九城艺术联展后,不仅她的画作收藏价值攀升迅猛,也让她收获了《都市快报》这个媒体新平台。她透露,第二届九城艺术联展的参展作品,虽然依旧是睡莲的主题,画面则另有新的创意。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以睡莲为一个基础线,这个主题我画了十年,对它情有独钟。”陈岚谈起莲花来,兴致盎然,语气悠然,莲花在她的理解中,宛若一个世界。“以前我的作品在北京、上海、江浙一带特别受欢迎。但真的没想到,会在首届九城艺术联展中这么受欢迎,而且是全国性的,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喜欢,这是我没想到的。”分析自己作品的畅销原因,陈岚表示,多数和作品的题材有关,“睡莲”符合大众的一种审美需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姿态正是许多观众所喜欢的。“我用素材来表现我对莲的感悟,刚好我把他们想说的,用画面描述了出来,触动了他们的心理,所以他们会非常喜欢我的作品。”
陈岚的作品随着九城艺术联展一起成长,开始走红大江南北,在今年嘉德春拍上陈岚的《莲》系列成交约126500元人民币,其作品收藏价值攀升十分迅猛。
对于艺术品“出省即死”的说法,陈岚认为并不是画作本身的问题,而是大众接受的时间问题,“以前在国内,这种全民参与的活动实在太少了。观众很难同时看到其他城市、其他艺术家的画作,大家要慢慢接受很多的作品,这会有个时间过程。”陈岚说,对于艺术品来说,平台很关键,九城艺术联展正是一个好的平台,让各个城市的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苏茂隆:适中的价格符合收藏者的审美习惯
成都画家苏茂隆昨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首届九城艺术联展之后,自己的画作价格上涨了60%以上。这在跨出成都之前,是没有想到的。“当我的作品作为新面孔出现在其他城市时,我不敢保证会得到别人的喜爱,到广州站,才知道自己的作品比较受欢迎。”苏茂隆说。
对于画作的畅销原因,苏茂隆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他认为,画家本身画作的质量很重要,好与坏总会得到观众的判断。另外,主题的选择也会影响画作的接受程度,“我们对于作品主题的切入点不能过高,也不能太过学术,否则会让观众难以理解;同样,画作的主题更不能太过低俗,不能太丢份儿了。”苏茂隆说,虽然是不同城市、不同的观众,但藏家选择艺术品的一条核心标准不会变———即是要更美的画面。苏茂隆说,自己的仕女图系列,更偏向中国传统审美,收藏者从小接受的正是这样的审美习惯,因此会受到欢迎。
画作的不重复,也是能在不同城市受欢迎的原因。“如果每一站卖的都是一个画面,藏家会觉得没意思,画作的价值也会降低。”苏茂隆强调,艺术品不是工厂复制品,他一直坚持不用稿子作画,直接拿毛笔绘画,每一笔、每一幅画都不一样。
“价位,也与畅销与否有很大关系。一件作品,除了质量,它的升值空间可能会更多被藏家们所考量。一万到三万元的画作,升值空间大,更容易销售。”苏茂隆认为,价格太过昂贵的画作,大众消费者难以拿出钱购买。而价格适中的画作,可能从消费者购买的那天起,就开始涨价,一幅一万元的画作,尺幅较小,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还有升值空间,因此更能为藏家们所青睐。
藏家为什么要买这样的画?
成都藏家:外地画家作品不熟悉,还不太敢买
成都的李彬,曾经花1500元/平尺的价格买下了苏茂隆的《回眸》,昨日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如今该作品的价格已升值为2500元/平尺。“现在还挂在家里面,我的朋友来家里玩,看到这幅画,都觉得特别好看。当时就觉得这幅画很新颖,画中的服饰都特别好看。”李彬在藏家中算是年纪较轻的一位,他说自己在收藏方面还业余得很,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艺术品爱好者,他的家里已经有十多幅画作了,有的挂起来,有的则是被包好放置起来。
“我不是一个会乱买画的人,在选择上还是比较谨慎,最初不懂,就去宋仙桥买了些不上档次的画,甚至还有些是假画,现在基本都是在画廊选画。”李彬说,在挑选画作时,自己肯定是倾向于购买本地画家的作品,尤其偏爱国画作品,“如今画廊那么多,全国的艺术品更是多得让人挑花眼,选择性太大时,我就不太敢买外地画家的作品,毕竟不太熟悉。”
在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松的印象里,每一个城市或某一个画廊都会形成自己的购画习惯,某一类的画作会格外受青睐。另外,大众销售与审美仍旧是有区别的,质量好的作品不一定卖得好,“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常常出现在画廊里的艺术品销售中。“很多买家的购画目的很纯粹,可能就是家里缺个装饰,他们就会更容易挑选熟悉的画家,或者从画面上来说,形式更通俗易懂,色彩更丰富的画作。”
专业人士怎么说?
著名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不畅销,源自藏家的就近购画习惯
据首届九城艺术联展本地和外地销售数据对比分析,首届九城艺术联展中跨省畅销的画家仍是少数,大多数的画作仅在本地销量多,而这和知名度有时并无直接关系。
“很多艺术家很知名,当地的藏家认他的作品,但对于外地的藏家而言,因为不熟悉,很可能不会也不敢下手购买。不同地域的藏家趣味,是会直接影响艺术家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的。”著名艺术批评家、第二届九城艺术联展的学术主持之一殷双喜说,就他对各地藏家的认知上来说,藏家们也是经过一代一代的成长,培养起各自的收藏趣味,他们更容易接受本土的、距离更近、更为熟悉的画家作品,或者是购买身边朋友介绍的画家作品,大多都是就近原则。这种地域限制不可避免。
对于第二届九城艺术联展,殷双喜也给予了赞美,“他们都很投入,挑选的都是有代表性的、好的艺术家,武汉、南京、杭州站此次的作品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