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当下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莫言

当下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莫言

2012-10-25 08:19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下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莫言

当代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需要更多像莫言这样对人类对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和具有责任意识的文学大师,以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用心讲好一个个完整精彩的“中国故事”。

当下中国,如何从文学上去把握、去表达“中国经验”,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传递中国全景式的经验,总结和领会中国经验的重要性,突出它的特色、对人类的贡献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借鉴,迫切需要一大批莫言式作家。

2012年10月11日,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堪称领跑中国当代文学潮流的代表性作家,他的成功,不仅圆了中国百年文学诺奖之梦,同时也表明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文学即人学,是以共同的人性为基础,其本身不仅没有国界,而且是可以交流的。文学还是社会道德的润滑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它还能消除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冲突,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宽容,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像莫言这样的伟大作家,准确叙述中国故事,深刻总结中国经验,以文学特有的人文和理性精神,跨越文化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偏见,在让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同时,也让世界各国了解真实的中国,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故事”需要准确叙述

眼下,无论你身居全球何地,随便打开一张外国报纸,很难找到没有中国报道的新闻。“中国制造”已经走向全球每个角落,“中国热”正在全球的大多数地方出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过3至5年,或5至10年,重逢中国的同一地方,许多人无法不惊讶和感叹中国的“日新月异”。如果你随便访问一个中国人或他们的家庭,听听他们身边一个个故事,你也会时时感到心潮澎湃。发生在中国人身边与百姓命运休戚相关的千万个故事,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中国故事”。

 

“讲故事”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内核和基础,有人说所谓“文学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指的是讲故事的能力。以文学叙述故事,能让读者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情绪的、精神的或美学的状态,可以瞬间产生审美愉悦,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亲近和精神上的尊重、支持与信任,从而更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莫言很认真、很负责任、很真实地准确叙述了中国故事,他把自己的家乡——高密东北乡写成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家乡的三祥四宝,泥塑、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构成他作品的文化元素,也影响了并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功能。

与外国作家往来,经常听他们说很羡慕中国同行,说中国有太多很了不起的故事,不必挖空心思痛苦虚构,就能成就一篇篇精品力作。然而,很多年来,中国作家并没有很好利用或挖掘这个“故事宝藏”。当代中国文学恰恰在“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方面远离了读者,更谈不上创意能力、人文关怀以及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和表达,从而影响了文学的文化承载和意义传达。中国当代文学所谓的“边缘化”和“垃圾化”,究其关键原因,也可归结到“讲故事”这个最基本的环节上。当代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需要更多像莫言这样对人类对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和具有责任意识的文学大师,以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用心讲好一个个完整精彩的“中国故事”。

“中国经验”需要深刻总结

无论是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还是后来的《红高粱》系列、《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莫言始终以时代观察家的身份,审视和总结中国的经验,这不仅体现他对封建专制的批判精神,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一种审视与怀疑的态度。尽管他的创作非常传统,文字非常乡土,但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和社会结构,衬托出爱心,总结出经验:中国经济再快速发展,我们追求的高度也应该是道德;中国人民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与天地斗争,与敌人奋抗,仍然应该挺直腰杆子做人,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脊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当下中国,如何从文学上去把握、去表达“中国经验”,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传递中国全景式的经验,总结和领会“中国经验”的重要性,突出它的特色、对人类的贡献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借鉴,迫切需要一大批莫言式作家,通过他们理论和思想上的理解力、穿透力以及艺术上的感染力、影响力,把中国人寻求现代化发展的心路进程准确刻画出来,把充满神奇活力的当代中国化为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昭示天下,辨明真伪,褒善贬恶,鉴别妍媸,激浊扬清,在扫除国内庸俗浮躁文化、理清消费大众文化头绪的同时,也让中国良好的形象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和推崇。“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不仅是当代中国作家的共同追求,更是中国上至中央下至普通读者对文学的真正期待。

 

世界需要一个真实的中国

近百年尤其近30多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和政客刻意的歪曲、丑化、煽动和妖魔化,普通外国人,如果没有来过中国,很难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中国——这个东方神秘国度,在他们脑海中的形象,经常是“时空错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种极端看法,认为中国是一个肮脏贫穷、落后愚昧,缺乏人权和民主,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另一种看法,则肯定中国是个文明国家,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人民勤奋刻苦,道德高尚淳朴,社会安定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就可圈可点,社会改革不断推进,人权保护和民主化进程加快,中国日益崛起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而且,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是有益的,是全球和地区安全的主要稳定力量。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始终是一种混和体,在两个极端间摇摆,这是美国主流文化里中国形象的基本架构。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试图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真实的中国。纵览莫言的诸多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关注了中国跟西方的文化对话。比如他的作品《蛙》,实际上是以一个中国青年向一个日本人写信的形式,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前后一直到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蛙》这部小说就是把中国当代的一种社会现实去向西方做一个展示,向世界尤其是西方表达出一个真实的中国。

文学交流,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交流,它是通过文字传达出人类内心的倾诉,它将深邃的思想诉诸于生动的形象,体现出世道人心,并让作者的远见卓识在未来的世纪发挥作用。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莫言的获奖,会让中国作家和文学更有自信与世界对话。莫言在近30年写作中,致力于形成中国式叙事。他对于“中国经验”,做出了有力的表达。同时,也从西方文学传统的对话中,发现了中国民间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上都有多种形象,经济上越来越发达的中国,在文化和文学上,也应该有自己真实的形象,而不应该是被误解、曲解甚至是扭曲的形象。当下中国,国家的形象需要全体国民主动去塑造,更需要文化人、作家去叙述、总结、表达以及沟通。只有这样,中国的真实才完整。莫言等人的作品,更像是一座座桥梁,不仅能让中国和世界增进彼此的了解,还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有效消除相互间的误解、甚至是仇恨,有望达到“肩并肩”甚至“嘴对嘴”的效果,以求得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